詳曬“三公”僅有榜樣還不夠

時間:2011-07-13 10:52   來源:燕趙晚報

  11日,審計署公佈了其“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情況,是繼科技部、中國工程院、國家文物局、教育部、中科院後第6個公佈“三公”經費的中央部門,也是公佈內容最詳盡的一次,告知了公眾“三公”經費到底用在了哪些地方,如購車4輛,花費115萬元,公務用車206輛,平均每車運作維護花費5萬餘元。(7月12日《京華時報》)

  正當公眾被籠統的“三公”經費搞得一頭霧水,因一些部門的扭捏作態憤懣不平之時,審計署曬出了迄今為止最詳盡的“三公”支出清單,讓輿論感到很振奮。網上,“學習審計署好榜樣”的呼聲不脛而走。曾連續8年就公車改革上交議案的全國人大代表葉青認為:“下一個公佈的不能比它(審計署)差,要不然會挨罵。

  俗話説“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了審計署樹立的標桿,公眾很自然地對“三公”支出給予更高期待。不過,榜樣並不會天然被效倣,現實生活中,見賢思齊者有之,無動於衷者亦不乏其人。最詳盡“三公”支出能否衍生漣漪效應,還要打上一個問號。

  必須看到,儘管國務院三令五申要求中央部門壓縮預算,明令要求各中央部門務必於今年6月將本級三公經費支出情況向社會公開,但“三公”公開缺乏剛性標準和硬性約束,具體公開到何種程度、不符合標準如何懲罰,都沒有明確説法。因此,是否公開、何時公開、怎麼公開,這些完全依賴於各個部門的主觀意志。

  審計署“三公”公開的詳細度,很大程度上跟其職能密切相關。己不正,何以正人?在其他中央部門和社會公眾的眾目睽睽之下,以經濟審計維護公民權益為重要職能的審計署很難含糊其辭矇混過關。

  在部門利益的邏輯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三公”經費公佈得越詳細,越容易被輿論抓住把柄窮追猛打。公而不開,透而不明,看得見,摸不著,這才是“三公”公開的中庸之道。當然,公眾會拿審計署作比較,對公開不詳盡的部門表達不滿。但一些部門是天生的厚臉皮,面對質疑或是奉行鴕鳥政策充耳不聞,或是採取緩兵之計一再拖延。反正,老百姓的唾沫星子淹不死人。

  詳盡公開“三公”,不是能不能,而是想不想。公眾不願意看一個枯燥的數據,而是要通過詳實的內容監督三公消費,對此相關部門也是心知肚明。只是,審計署的“單兵突進”,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三公”公開標準缺失的現狀。建立在部門自律基礎上的“最詳盡”,只能是“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日前,溫家寶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上再次強調,“對‘三公經費’支出等社會公眾高度關注的內容要公開得更詳細”。何為“更詳細”,應該儘快劃出一個硬杠杠。我們樂見審計署的“最詳盡”,更希望其能催生出一個制度化的範本,徹底顛覆“三公”公開的無序化狀態。畢竟,有章可循比有樣可學更重要。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