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效應,到底能挖掘出多少寶?一些經營者的“創意”已然衝出國門,走向了世界。近日滬上某奢侈品展,便亮出了一件“需要經過英國王室批准才能購買”的“禦座”。
據媒體報道,這件為慶祝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60週年特別製作的禦座,“運用中國傳統景泰藍和鎏金工藝,經過50道複雜而嚴格的純手工工序,歷時一年時間製作,售價20萬英鎊。”當然最吸引眼球的一條是,光有錢還不行,購買者必須提出申請,“經由英國王室對其身份進行核查,通過後才能購買。在審核內容中,購買者所從事的職業、是否做出過社會貢獻等最受重視。”這架勢哪是買把椅子那麼簡單,分明雄心勃勃要申請王室榮譽勳章。饒是過程如此複雜,據説問津者不少。只是不曉得,如果少了“英國王室”四個字加持,大家還會如此熱情踴躍嗎?
由“王室批准”不禁想到了近日央視《每週品質報告》曝光“特供酒”現象。兩者頗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得拉張虎皮做大旗,提升産品影響度。幾十元一斤的酒,裝進貼上特供、專供、接待用酒的酒瓶裏,身價迅速一飛沖天,進入“高端”領域,“自己享用有面子,請客送禮有底氣,消費接待有檔次”。購買者真的不知道所謂特供酒魚龍混雜,可能有貓膩嗎?恐怕未必,只是人人都心存僥倖,“我這一瓶酒來歷不一般,包裝不一樣,所以它必須是個例外。”整頓特供酒並不難,難的是改變一些人心中根深蒂固的“特權”崇拜,這才是特供酒生存的土壤。
“特供”少了,照樣有五花八門的新型行銷出現,這一回酒商瞄準的是莫言。6年前,北京一位侯姓工程師花1000元隨意註冊了“莫言醉”白酒商標;莫言獲諾貝爾獎後,這個商標被多位酒商爭搶。近日侯姓工程師透露:目前商標價錢已基本談妥,定為稅後1000萬元。光一個商標就投入1000萬元,已經有人為酒商算起了成本賬:行銷肯定也是大腕級,先搶到電視臺天氣預報的黃金廣告時段,也許還會有晚7點“‘莫言醉’為您報時”廣而告之。當然,行銷的最高境界,莫過於能請來作家本人站在紅高粱地裏痛飲“莫言醉”。至於“莫言醉”滋味如何?倒是最少人關心的問題,“反正就是嘗鮮唄”。
競爭激烈、爭分奪秒的時代,太多人想著如何走捷徑,迅速打開知名度。玩名頭和做品質二選一,許多商家選擇了前者。只不過,炒作一個名頭,可以一夜之間實現産品溢價,卻不能讓這種天價變成恒久的價值。決定品牌價值的並非各種虛名,最好的招牌還是可靠的品質。為了各種“名人”“特供”名頭買單的主顧們,也該好好掂量一下,別落入“錢多人傻速來”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