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縣醫改的啟示

時間:2012-05-18 14:00   來源:長江日報

  陜西子長縣四年前便致力於創辦平價醫院,取消藥品加成,醫務人員工資由財政全額支付,並對藥品集中採購、統一配送。2011年的數據顯示,與改革前相比,出院患者平均費用下降四成,門診次均費用下降三分之二,有效破解了看病貴的難題。(5月17日《中國青年報》)

  這被稱為醫改的“子長模式”。如果從改革思路上來講,這一稱號有些過譽,因為它在破除“以藥養醫”體制上並沒走出什麼新路,其核心是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同時加強對藥品採購的管理,讓醫生按處方數量提成之類。問題是,這些看似簡單的做法很多財力充沛的地方至今都沒做到,因此子長醫改才顯得惹人注目。

  在我看來,“子長模式”有兩個亮點,一是敢為人先。子長縣的醫改是自2008年起步,而新醫改的指導意見是在2009年才出臺,那一文件中提到“推進醫藥分開,積極探索多種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藥補醫機制”,而“破除以藥養醫,取消藥品加成”在今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醫改通知才明確提出,如今還處於試點階段,也沒列出時間表。子長縣作為第一個“吃醫改螃蟹”的地方,其勇氣讓人敬佩。

  二是便於複製。子長縣的財力並不十分充裕,今年剛摘掉“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與之相比,那些經濟更為發達的地方,難道不該為此感到羞愧嗎?如今的改革不像當年小崗村農民那樣要冒“砍頭坐牢”的風險,但之所以很多改革難以推進,就是因為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員受到自身利益的束縛,坐等中央政府發號施令,沒有為民眾利益主動擔當。

  有人可能會説,子長醫改無非是當地官員想換個名聲,圖個政績。即便如此,只要民眾能得到實惠,又有什麼壞處呢?比之一些地方將財力用在勞民傷財、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上,這樣的改革才能真正為政府形象加分。

  當然,“子長模式”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處。比如,雖然如今政府對醫療支出已達上億元,但據説當地醫生收入仍不及周邊醫院的同行,工作量還比別人大,那麼究竟該補貼多少才算合理呢?對於子長醫改具體降低多少費用的報道,各家媒體提供的數字也不一樣,又該如何對子長醫改的成效做一個更為客觀的評判?而在幾乎全民參保的情況下,患者支出究竟比沒改革前少支出多少?這也需要和鄰縣數據做下橫向比較。另外,延安去年曾準備將“子長模式”上升為“延安模式”,但卻沒有推廣成功,原因何在?

  總之,“子長模式”值得其他地方學習和借鑒,也值得有關部委好好解剖和分析。另外,“子長模式”的啟示也不僅限于醫改,它説明,改革很多時候並不需要坐等上級發令。還應看到,醫改“子長模式”和免費教育的“寧陜模式”一樣,都是靠公共財政的支援,如果人大真正發揮作用,監督和決定財政支出,那複製和創造什麼樣的模式都不是問題了。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