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在網路上發文稱:無償獻血,有償使用,有關機構從中牟利。網文説,“2010年總計1180萬人無償獻血,其中90%為農民工和大學生。無償獻血量3935噸,收入39.35億元,但是獻血者不能無償用血,因為紅十字會一袋血200毫升賣給醫院200元,醫院賣500元。獻血者必須付錢才能輸血,還要拿發票到獻血地報銷。”
對於這個傳言,記者多方面求證,得出的權威結論是:無償獻血最初是由國際紅十字組織倡導的,中國紅十字會也只參與無償獻血的宣傳、動員和表彰工作,實際操作是由衛生部門負責,澄清了紅十字會賣血的傳言;患者用血支付的費用,也非血液成本費用,而是按獻血法的規定,支付的血液採集、儲存、分離、檢驗等費用。澄清了血站和醫院“以血牟利”的傳言;關於獻血者無償用血,需要憑本人“無償獻血證”在醫療機構用血,免交費用程式由地方規定。如果是異地用血,則需先墊付,然後回本地結算。
看完報道,會發現網帖所言與現實中的獻血用血規定,有不少出入,不可盡信。不過,新聞後的跟帖,卻也有如下留言“甲:哥讀大學時候,獻了兩次血,每次一包早餐奶;乙:牛啊!50元一袋的早餐奶都喝得起!”雖是調侃,卻也直指問題核心——眼下,無償獻血與有償用血所涉各項成本,並不明晰,因此才招致網上質疑。
相關方面列出的成本清單為:獻血前體檢、血液快速檢測約20元;採血袋30元,加上相關耗材約50元;血液檢測費約160元;宣傳品、紀念品等約50元。但是,這種單方面的自説自話,並無多少説服力。無償獻血,是一種公益行為,事關公益,定價自然也要公益。何況,批量送檢、儲存的成本,自然也不應以“商業價格”來核算。而所謂“宣傳品、紀念品”更是一個籠統模糊的概念,其威力相當於所有公文中不便列出詳細名目時所使用的可包羅萬象涵蓋所有的“其他”二字。因此,才會引來上述“50元一袋的早餐奶”的諷刺。
獻血中所涉各環節的成本,如果沒有完全公益、徹底公開的誠意,那麼用血過程中的各項定價,自然也就隨之可疑起來。網上所謂的“以血牟利”的傳言,其實就包含著對不透明不公開的焦慮。因為是模糊混沌的,而非完全公開透明、一目了然,所以,就會有各種坊間傳言和小道消息來滿足人們的知情渴望,而謠言就夾雜其中,扶搖直上。
這種狀況,很容易讓我們想到“血透”。既然我們賴以為生的血液中,都難免混入雜質廢物,甚至産生病變,那麼,像獻血用血這種事關公益和民眾健康的公共行為,因為某些操作不當而引起知情焦慮,有時也在所難免。這時,不能諱疾忌醫,而是要來一次及時的“血液透析”,過濾掉雜物,凈化血液,恢復健康。讓獻血和用血的各項成本以及所涉各個環節都全程透明,並儘量體現公益屬性。實現全國獻血資訊的資源共用,簡化那些不必要的繁瑣報銷程式,讓獻血者異地用血更加人性化。這些配套措施的聯動跟進,都是掃除信任焦慮的“血透”,讓民眾獻血放心,用血舒心。獻血用血的公信力就在這些細節上沉澱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