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真的是“放錯地方的資源”?

時間:2011-07-06 14:54   來源:文匯報
  這些年來,“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成了一句“引用率”非常高的話,成了流行語。最近參加市政協“生活垃圾三化處理”調研課題,發現這句話的影響還真是無處不在。不過,面對垃圾處置這麼一個事關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這句流行語是否可以作為一種“科學理念”、作為一個“指導思想”來幫助我們審視過去、評估當今、規劃未來?我深感有必要先靜下心來,做一番認真的、不那麼詩意化的思考。

  翻譯就不是太靠譜

  第一個問題,這句話出處何在?我查了好多地方,也請教了好幾位專業人士,始終不得要領。我又查閱聯合國和好幾個環保先發國家的相關政府網站和機構網站,都不見這句話——怪了!為何這麼一句“高度出彩”的話,老外不用呢?

  後來還算查出了一點結果:在有些國外大學,尤其是印度的大學裏的確有人用過:“Wasteis a misplayed resource.”(“廢棄物是被錯誤放置的資源。”)但誰都知道,“廢棄物”和“垃圾”的內涵有交集,但終究還是有區別的;垃圾是環境科學講的城市固體廢棄物(municipal solid waste,簡稱MSW)中的一部分。按照國際上引用較多的美國公用事業協會(APWS)的分類法,固體廢棄物大致可分為垃圾、燃燒灰燼、街道清掃物、動物屍體、廢棄車輛、建築垃圾、工業廢物、特殊廢棄物(包括醫療廢棄物、大件垃圾、畜牧和農業廢棄物、廢水處理殘渣也就是半固體的污泥)等,垃圾,或者我們説的生活垃圾(包括了APWS分類法中的幾類)只佔其中不大的比例,而且恰好是資源價值相對較低的那部分。看來,這句話如果翻譯為“廢(棄)物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還靠譜一點。

  可以是資源,也可以是災源

  説到這裡,我想起一個案例: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個叫濫木廠的地方,旁邊有座叫灶磯山的小山,明清兩代一直有人在山上開採汞礦,留下了大堆的提煉汞後的礦渣。解放後發現這山上鉈和砷的含量也很高,鉈在地球上是一個很分散的元素,很少有單獨成礦的,濫木廠是目前全球已知唯一單獨達到開採品位的鉈資源,前人留下的礦渣中鉈的含量也已完全達到了工業品位。多少年來,礦渣在山上,有完好的植被保護著,老百姓在山下的谷地裏耕作、棲息,倒也相安無事;可到了上世紀50年代後期,當地天然植被被破壞了,地質隊又在山上打了深井進行勘探,深層的礦水冒上來,加上大雨,把含鉈礦渣衝到山坡下的谷地裏,污染了土壤與水源,又被蔬菜吸收,在植株內累積。居民食用高鉈蔬菜,結果從1960年開始這個村子的農民中典型的慢性鉈中毒症狀大量出現,落髮、失明、喪失活動能力——世界上已知的慢性鉈中毒案例,基本都是由於投毒事件或職業性事故,一般也就一個、數個病人,濫木廠卻發生了全球範圍內因為自然狀態下環境污染導致人群慢性鉈中毒的唯一已知案例。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