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信託進行融資的項目,要麼是為了繞過監管,要麼不符合銀行的準入條件,要麼是中小企業,這些客戶和業務本身風險就比較大。
如果問最近幾年金融業中哪個行業最火?很多人直覺認為是銀行,其實不然,最火爆的應非信託業莫屬。2008年以來中國信託業經歷了一輪“野蠻生長”,近三年總資産年化增長率高達58%。而銀行業同期總資産年化增長率20.8%,遠低於信託業。
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發佈的數據,截至三季度末信託業資産達到6.32萬億元,延續了前幾年資産規模快速飆升的態勢,資産規模再創新高。特別是三季度信託業資産規模單季增加7800億,增量超過上半年(7300億),前三季度增速達31.4%。相比之下,三季度保險業總資産6.9萬億,增速回落到個位數以內。按此測算,最遲到明年一季度,信託業將超過保險業,一舉成為僅次於銀行業的中國金融業老二。
信託業的發展,與“四萬億”出臺,以及2010年後央行加強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的控制有直接關係。信託公司憑藉“信託”特性而成為特殊目的機構(SPV),加之融資操作上的便利,在銀行貸款規模受到限制的條件下,信託産品成為介於銀行信貸和民間借貸之間的金融産品,較好地滿足了市場需求,自身迅速擴張。
但近幾年信託業的快速發展,相應而來的是對風險的憂慮。
通過信託進行融資的項目,要麼是為了繞過監管,要麼不符合銀行的準入條件,要麼是中小企業,這些客戶和業務本身風險就比較大。信託項目主要集中于房地産、礦産與資源、藝術品、政府融資平臺等領域,這些領域都有市場變化快、風險較大的共同特點。例如,目前房地産信託發行規模6800億元左右,募整合本在12%-20%左右,未來一至兩年將集中到期兌付,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縱觀整個信託業,四年間資産翻4-5倍的信託公司比比皆是,無論是項目管理、人力資源和風險控制等都存在跟不上的情況,一些劣質項目倉促開工,潛在風險不斷加大。例如6月底,業內規模較大的中誠信託公司發佈公告,該公司發起的30.3億元“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託”,因集團實際控制人無法償還民間借貸被警方控制,加之並購的部分煤礦未能如期復産,該信託計劃面臨著極大的到期不能兌付風險,目前地方政府已介入。
信託業下一步向何處去?隨著證券公司業務創新範圍的擴大,未來信託業將面臨著來自銀行、證券公司、資産管理公司等多方面的競爭。但由於加之“船小好調頭”,信託公司能夠根據宏觀調控和監管政策來快速調整其自身業務模式和主營産品,預計其在未來仍將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另一方面,縱觀全球金融業,信託業從來未曾經歷過中國近幾年的發展“瘋狂”,對風險的管控自然也沒有國際經驗可借鑒。對信託公司的監管,核心在於既要防止信託公司“鑽空子”,更要防範風險因信託而積累、轉移甚至擴散,這是信託業總資産過6萬億之後監管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