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湖北,如何讓捐贈的蔬菜不再是“燙手山芋”?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各地紛紛對湖北伸出援手,除了援助醫療物資,還有動輒數百萬噸的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資。但最近一段時間,各地捐贈的蔬菜、水果,似乎成了“燙手的山芋”,屢屢登上微博熱搜榜。
24日,網傳湖北荊州疑似將外地捐贈的整袋蘿蔔倒垃圾站,還有大量南瓜堆積成山無人要;20日,網傳貴州捐給鄂州的蔬菜大批爛在倉庫,“寧願放爛也沒有安排發放”;18日,鄂州一網民發朋友圈炫耀稱,自己老公所在的派出所發了大量外地捐贈的水果、蔬菜……
蔬菜堆積腐爛的相關傳聞已被澄清,朋友圈炫耀一事的相關人員也已被問責,但相關傳聞、爭議背後的問題仍值得思考。從捐贈者角度説,受捐地缺什麼就捐贈什麼,合乎邏輯。但在疫情嚴重的湖北,接受捐贈後,必須有更多考慮。最核心的問題:如何把大量容易腐爛的蔬菜及時、公平地分發下去?
最直接的挑戰是人手不足。大疫當前,無論是湖北省紅十字會、武漢市紅十字會,還是基層幹部、社區工作人員,首要任務都是戰“疫”和救人。如果他們既要處理源源不斷的醫療物資捐贈,又要落實各項防疫安排,還要分揀和分發新鮮蔬菜,有些基層確實精力上不太顧得過來。
最棘手的難題是如何公平分配。捐贈蔬菜數量畢竟有限,不可能人人有份,分給誰不分給誰,都難以做到公平。有人覺得應該免費送到各社區,但受疫情影響的社區何其多,沒分到蔬菜的人難免心有不平;更何況,有人分到大白菜,有人分到西藍花,恐怕也會引發公平爭議。 包括不少捐贈地都路途遙遠,如果再加上包裝不妥,損壞率應該不低,如果不分揀就分給大家,很可能又會有説法。
如何讓捐贈的蔬菜不再是“燙手山芋”?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1月底的一則新聞,甚至顛覆此前很多人對待捐贈的態度:
當時,武漢市商務局將山東省政府捐贈的350噸蔬菜分給武商、中百、中商三大市屬商超集團進行銷售,在扣除力資、運雜等費用後,將所獲款項全部捐給了慈善總會,專項用於防治。隨後,一段語氣憤怒的“武漢市長熱線”電話錄音在網路熱傳,很多人也覺得此舉褻瀆了愛心。
事實上,一些專業人士認為,武漢將壽光捐贈的蔬菜放在超市平價出售,是科學的、專業的。商超集團有充足的倉儲資源、完善的物流渠道、成熟的銷售體系,比其他組織更能妥善處理全國各地湧來的蔬菜。其網點分佈各地,不但能滿足市民的需求,還能起到抑制菜價的作用。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在美國“卡特裏娜”颶風等賑災活動中,真正的“救災英雄”是遍佈全美的沃爾瑪超市。這家“世界500強”榜首企業,用一流的管理經驗參與賑災,並憑藉卓越的執行能力、發達的資訊收發系統、強大的物流體系,被譽為災區“生命線”“救生索”。以此來看,湖北本地的商超集團確實可以在戰“疫”中發揮重要作用。
當然,作為捐贈方,也有進一步“將好事做好”的空間。比如,充分考慮接收方的難處,儘量捐贈南瓜、馬鈴薯等保質期較長的蔬菜;比如,對蔬菜進行分裝、歸整,提前將分發時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解決好;又或者,直接將蔬菜捐贈給人員相對集中的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等。
戰“疫”,既是對社會動員能力的考驗,也是對社會治理能力的考驗。前期準備得更週密,後期處置得更靈活,善於借鑒國內外的科學管理經驗,受益的都將是當地群眾。當然,很多事情只能儘量專心、專業,難以做到十全十美,也希望網民和輿論少一些誤傷,多一些幫助和合理化建議。(韓振)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