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線上服務是應對疫情另一種“武器”
近日,記者梳理髮現,在防控疫情的背景下,很多線上服務受到熱捧,從線上醫療、線上展覽、線上訴訟到線上教育、線上辦公、線上心理諮詢等,既安全又便捷。其中,不少法院在宣佈延期或關閉訴訟服務的同時,開通了線上訴訟(2月4日中國新聞網)。
近年來,我國網際網路快速發展培育了不少線上服務行業,此次疫情蔓延則進一步助推線上服務發展。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公共服務行業,或是商業領域,都因為此次疫情把部分線下業務轉移到線上,這不僅減少了人員聚集、接觸,有助於防止疫情擴散,還給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防控疫情是當前首要任務,但抗疫之外,居民生活還得繼續,在出行不便的情況下,各種線上服務正在滿足居民多樣化的需求:身體不舒服可以網上問醫生;有文化娛樂需求可以網上看大片看展覽;沒法去上課可以線上聽課;想打官司也可以線上訴訟……顯然線上服務降低了疫情影響,減輕了社會抗擊疫情的負擔。
同時,此次疫情也加快了政府網上辦公服務建設。筆者注意到,多地政府部門在疫情期間大力推行網上辦公,這既降低了疫情對政府公共服務的影響,方便了辦事群眾,也有利於完善政府網上辦公服務,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還為政府在特殊時期維持正常辦公作了有益嘗試和探索。
不少司法機關在疫情期間暫停服務,主要是基於保護服務對象和司法人員安全考慮,公眾應當理解。其實,也有司法機關把部分業務轉移到線上。比如,江蘇高院與該省司法廳聯合推出“江蘇微解紛”平臺;河南高院、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以及浙江、山東等地法院,也通過多平臺提供服務。
線上調解、線上訴訟的推出意味著司法服務在疫情期不打烊,這有助於抗疫期間的定分止爭,也方便了群眾。這緣于疫情所逼,也緣于這些司法機關的服務意識、網際網路意識。有為民服務意識,疫情期間服務才不打烊。有網際網路意識,之前引進網際網路技術,面對疫情才有線上服務。
不過,我們也要看到,疫情期間各地線上公共服務水準參差不齊;線上服務行業發展很快,但制度層面和行政監管存在滯後性。比如線上教育、線上旅遊等領域之前都被媒體曝出不少亂象。去年,教育部對線上教育、校園App進行過規範,出臺了《教育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備案管理辦法》。文化和旅遊部也就《線上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徵求過意見。
在線上服務受到熱捧的情況下,需要有關方面加強監管,根據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完善相關制度,當好公眾的“守夜人”,也當好戰勝疫情的“衛士”。面對疫情襲擊,線上服務要成為應對疫情的另一種有效“武器”。期待各種線上服務有關各方忠於職責,為疫情下的生産生活提供切實保障。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