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度永葆活力之道(新知新覺)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之所以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它具有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能力。新時代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就要勇於並持續推進制度創新。
制度創新是要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制度創新的關鍵在於堅持“不變”與“變”的辯證統一。制度具有穩定性,可以對社會産生導向、規範、保障作用,推動社會平穩運作和有序發展。但穩定並不意味著一成不變。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只有與時俱進,隨著形勢的變化不斷完善和發展,才能永葆生機活力。
歷史經驗表明,好制度都需要經歷建立、完善、發展的過程。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啟社會主義建設歷程,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在社會生産力不發達的基礎上起步建立,必然要隨著社會生産力發展而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時間還比較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要使社會主義制度充分展現出強大優勢,必須不斷進行制度創新。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要靠通過不斷改革創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比資本主義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能為社會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更能在競爭中贏得比較優勢,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體現出來。”
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人民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是一個不斷探索實踐、不斷改革創新的過程。社會主義國家完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既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模式可供模倣複製,又不能照搬照抄他國制度模式,只能靠自己探索創新。可以説,今天我們在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形成的制度,無一不彰顯和凝聚著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立足國情和實際、大膽解放思想、不斷進行制度創新的勇氣和智慧。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各方面創新,取得歷史性成就,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明顯提高。
推進制度創新,應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有機統一,瞄準經濟社會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著眼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確保國家長治久安。制度創新的過程也是解決問題的過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任務之繁重前所未有,面臨的風險挑戰之嚴峻前所未有。有效化解發展中的難題,要靠制度創新,靠國家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國家治理能力不斷提升。我們要順應時代潮流,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抓緊制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制度體系,運用制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的衝擊。
推進制度創新,必須保持定力、堅守方向。要把立足國情與吸收借鑒人類制度文明有益成果有機結合起來,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堅定“四個自信”。只要既保持穩定性和延續性,又注重發展性和創新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就能在創新中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牢靠而持久的制度保障。
(執筆:王公龍)
《 人民日報 》( 2020年02月05日 09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