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輩的回憶和今人的沉思

時間:2015-09-03 11:29   來源:北京青年報

  今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日。此時此刻,全球至少有數億甚至十數億中外人士,正緊盯著電視螢幕,享受天安門廣場氣勢磅薄的閱兵盛典,其中也包括我的父親。

  我的父親出生在膠東半島的一個農家,祖上從河南遷徙至膠東後世代務農。“七七事變”後,山東軍閥韓復榘一槍未放,即將省會濟南及大半個山東拱手讓給了小鬼子。山西平型關大捷不久,八路軍115師大部由羅榮桓將軍統領進軍山東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隨後成立的八路軍膠東軍區機關恰好設在父親家鄉所在的縣。也許是“近朱者赤”,我的父親和他的一個胞弟相繼參加了八路軍,加入到浩浩蕩蕩的抗日洪流中。

  抗戰期間,父親有幸被送入延安抗大山東分校學習,因而粗通點文墨。也許正是這一原因,我年幼時,父親常常向我講敘山東八路軍的抗日故事。我成年後,偶然間全文通讀了原河北省委書記李爾重撰寫的抗日長篇歷史小説《新戰爭與和平》。該書由原國家主席李先念作序,全書480萬字,全景式回顧了從“九一八”到“八一五”共14個年頭的抗戰全史詩,心靈受到極大震撼與洗禮。從此,只要有機會,我經常與父親探討:在當年毫無後方依託的條件下,115師孤身挺進山東建立抗日根據地,是出於怎樣的戰略考慮?共産黨和八路軍為何能在山東站穩腳跟且發展壯大?為什麼抗戰勝利後,山東能成為中共軍隊向東北進軍的主要出發地?通過父親的回憶與講敘和自己的思考,我將其歸納為以下幾條:

  第一,韓復榘棄齊魯,山東國軍空虛,八路軍成為山東抗戰的主心骨。第二,山東各級抗日民主政府使八路軍有了堅強的“組織後盾”。第三,山東抗日統一戰線團結整編山東各個民間抗日力量。第四,山東各級抗日民主政府持續推進“減租減息”,把山東廣大農民緊緊團結在各級抗日民主政府周圍,既有效解決了八路軍兵源擴充難題,又使山東抗戰根植于父老鄉親的傾力支援,最終使侵佔齊魯大地的小鬼子,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五,也是最彌足珍貴、最具有戰略眼光的是,抗戰時期的山東各級黨組織和八路軍各部,極其重視各類抗戰幹部的教育與培訓。回眸這段血雨腥風鑄就的崢嶸歲月,小到山東抗戰,大到全國抗戰,不但改變了我父輩那一代山東農民的命運,而且也改變了國家的命運!

  今天,抗戰硝煙早已散盡,長安街上鋼鐵洪流隆隆轟鳴,13億中國人沐浴著和平陽光。可緬懷先烈、撫今追昔,我們需要繼續對國家命運和民族未來,作出甲午戰爭以來跨越三個世紀的歷史沉思。

  國家不思變革,多遭外敵欺淩。十九世紀中後葉,日本明治維新,中國戊戌變法——歷史致中國的慘痛在於,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了,中國戊戌變法失敗了,這為後來日本先滿洲再華北步步蠶食中國,最終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提前埋下了禍根。

  國家若有內亂,遇外敵必潰不成軍。日本是個彈丸島國,既無戰略縱深亦缺乏戰略資源。中國人口世界第一,幅員遼闊,戰略迴旋餘地之大,放眼整個世界都屈指可數。可小鬼子在西方列強集體蠶食中國的戰略掣肘下,居然敢冒險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為其壯膽的,就是認準了建立共和之後的中國依然軍閥割據、內亂不止,全國上下一盤散沙,猶如一頭體形超大而內部空虛的“紙老虎”。否則,“七七”事變後,小鬼子何以敢叫囂“三個月內滅亡中國”……

  國家的實體經濟,永遠是保家衛國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拿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的統計,泱泱中華的鋼鐵産量只有日本的1/40,飛機、軍艦製造業為零,如此這般,八年全面抗戰打得如此慘烈,實乃歷史之必然和歷史之悲壯。

  和平發展乃立國之本。從古羅馬帝國、近代大英帝國再到後來的日本,最終皆因陷入“國強必霸”的歷史怪圈而嚴重自損。今天,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正重新邁向世界的中心舞臺,但即便到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之時,“強而不霸”依然是我們須臾不可背棄的祖訓。(魯寧)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