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的是“僵屍肉”,憂的是食品安全

時間:2015-07-13 15:40   來源:新京報

  當下的牛肉、雞爪等凍品是不是可以完全放心?從公開的報道看,這種事時有發生。在“僵屍肉”具體個案“真”與“假”的爭執背後,一個現實是:民眾依然擔心“舌尖上的安全”。

  前一陣轟動全國的“僵屍肉”報道是假新聞?9日晚間,有媒體人通過對新聞線索的核實,公開質疑此前新華網報道的真實性,斷言“這是一起無中生有的報道”。社交媒體頓時一片淩亂,很多人跟進質疑,也有人認為“假新聞”言之尚早,更多的人則表示真假莫名,無所適從。

  其實,不管新聞是真是假,輿論的紛紛擾擾中,折射出來的依然是社會公眾對於時下食品安全的敏感與關切。換言之,在具體個案“真”與“假”的爭執背後,一個冰冷的現實是:民眾依然擔心“舌尖上的安全”。

  首先,當下的牛肉、雞爪等凍品是不是可以完全放心?

  從公開報道來看,查獲冷凍多年肉類的事件時有發生。有湖南媒體報道稱,2014年10月10日,長沙市工商局現場查獲豬肚、鳳爪等過期動物産品共25.3噸,大都超過保質期24個月。

  在廣西食藥監的官網上,轉載了今年2月媒體對廣西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韋波的專訪,韋波在回答走私問題時提到,“主要是跨境牛肉、冷凍雞爪等肉類。這些牛肉,不少冷凍多年,甚至數十年。”

  再者,這些年來,一般民眾從日常生活體驗出發,經過了三聚氰胺奶粉的毒害、瘦肉精的侵襲、上海染色饅頭的刺激之後,早已對食品安全事件比較敏感,對食品安全的態度變得憤怒而無奈。可以説,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的暴發,公眾的憂慮都會呈幾何級放大。

  還有,職能部門在監管上是不是已經做到“全覆蓋”、“無縫隙”?這一點同樣存疑。尤其是在涉及地方利益、部門利益,乃至權力運作等問題時,仍會時不時出現“治理失靈”的現象。

  隨著中國越來越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原本並不完善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需要同時面對來自國內和境外雙重的壓力與挑戰。國內的龐大市場環境尚沒有完全廓清,並建立起健全可靠的食安資訊追溯體系,而像走私凍品這樣的境外食品又蜂擁而至,民眾怎麼可能放心?

  可見,當下應直面公眾的食品安全關切,儘快填補監管漏洞、延展監管鏈條。這其中,不僅要完善諸如新食品安全法等現有法規,建立跨國食品安全執法合作機制,更要從行政權力的順暢運作方面厲行改革,祛除條塊分割、部門壁壘的弊端,在提高執法主動性、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時,確保制度、法律能夠落到實處。

  需要警惕的是,一個安全、放心的食品環境,不是吵出來的,也不是遮住眼睛想像出來的,而是通過一點一點的紮實努力,嚴管出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講,食品安全並不存在“基本好轉”、“99%安全”等模糊判斷,也不存在什麼“抹黑”形象的問題,哪怕有1%的問題,具體到公眾的健康與安全,也是百分之百的災難。

  説到底,食品問題涉及“舌尖上的安全”,茲事體大,不可不慎,監管上的任何誇大與忽略都是對公眾的不負責任。“僵屍肉”新聞的爭論,還需要有關部門和媒體繼續核實。然而,對於民眾來講,所謂“假新聞”引出對食品安全的憂慮,才是我們需要直面的真問題。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