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足球改革淪為地方政績工程

時間:2015-03-24 10:25   來源:光明日報

  《中國足球改革發展方案》自發佈以來,受到高度關注。各地也紛紛跟進,推出本地的改革方案。近日有媒體報道,山東省擬暫停大學生籃球、排球聯賽,全力抓校園足球。隨後,山東省體育局、教育廳作出回應,認為該條新聞系誤讀,因聯賽時間重疊等因素,原有籃球、排球比賽並非暫停,而是由其他賽制的籃球、排球比賽替代。

  根據山東方面的解釋,“足球革了籃球的命”或許並不準確,但足球獲得了超高關注度,並且吸納了大量資源則是不爭的事實。在當前足球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環境下,對足球領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破土深耕亦無可厚非。但如果一些地方沒有控制住政績衝動,讓原本投向賣地蓋樓、修路建橋的“熱情”全奔著校園足球來了,卻也歪曲改革的意義。近日有媒體報道,在某地的一所小學,學校編了一套足球操,人手一個足球跳操。不知道在學校負責人看來,足球在手上而不是腳下,這是否有助於足球的普及。

  足球改革應當循序漸進,尊重競技體育發展的基本規律。中國足球在過去的沉淪,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行政力量的不當干預。如今,足球改革同樣需要政府這雙“看得見的手”進行扶持,但幫扶的部位一定要選擇好,實施的手段也要恰當。就校園足球而言,當前的關鍵是讓學生們有踢球的可能,要建設場地、設置課程、轉變學生的評價體系,搭建好了平臺,讓學生們盡情奔跑就可以了。如果操之過急,弄出一些流於形式的足球活動,甚至趕鴨子上架似的逼迫學生踢球,而輕視籃球、排球,那足球也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寫不完的作業”,有多少學生能真心喜歡?

  足球改革的規格之高、力度之大可謂空前,但要警惕地方政府又要犯急功近利、拍腦袋決策的老毛病。足球其實是我國較早進行市場化改革的體育項目,但此前20多年的改革過程可謂功過參半,其中我們交了不少學費:市場化程度不夠,行政干預力量過大,發展目光短視,都是今天的改革應引以為戒的。足球改革的教訓,有助於現在更深刻地認識足球運動的發展規律,厘清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如今,足球之所以又在諸多體育運動中被選中,成為改革的重點,是因為其在國內外都擁有廣泛受眾,最有可能凝聚社會共識,形成巨大的改革合力,對建設體育強國具有示範效應。説到底,足球改革是體育體制改革的切入點,應當成為推動全民體育的契機,而不能淪為地方主政者打造政績的工具。足球改革,腦袋一定要清醒,步伐要穩健,一招一式都得落在實處,畢竟,過去弄巧成拙、揠苗助長的教訓確實太深刻了。要以足球改革為示範,推動各項體育項目全面均衡發展,從而實現體育強國的目標。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