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腳感的足球,在這所學校成為講手感的課間操,足球運動實在不是這麼個熱愛法。因此,這是對足球運動本身、對“國家戰略”概念的雙重誤讀。
當足球不是用來踢、而是用來做操的時候,它只不過是一場表演中的道具。洛陽澗西區景華路實驗小學的足球操,便是一個範例。
昨天,在網路上廣泛流傳的這組足球操照片中,孩子們人手一隻足球,或托舉、或奔跑。場面足夠大且動感十足。如果放在某個足球賽事的開幕式上,或者放在某個與體育相關的表演舞臺上,誰都沒話説。偏偏這套足球操,是在“校園足球上升為國家戰略後”,用以“推進校園足球普及,促進青少年強身健體、全面發展”的。讓你不得不佩服校方想像力之豐富。
學生們人手一隻足球,“普及”程度倒是足夠到位了,但這麼個整齊劃一的足球操,你要説為足球的“國家戰略”能夠起到多少推動作用,很難下定論。唯一的作用可能就是造勢,通過人手一球的方式,表示學校對“上升為國家戰略”後的校園足球的熱烈響應與熱情支援。
但是問題來了,足球上升到國家戰略,大夥都支援,需要用人手一球、載歌載舞的方式來表達嗎?
買球的成本、排練的時間成本且不去計,講腳感的足球,在這所學校成為講手感的課間操,足球運動實在不是這麼個熱愛法。因此,這是對足球運動本身、對“國家戰略”概念的雙重誤讀。在這裡,學生們人手一隻的足球,已經淪為學校領導表達另一番訴求的純粹道具,它與學生們腳下的功夫無關,與這些孩子將來在足球場上能不能進球無關,而僅僅與響應“國家戰略”的策略有關。
話分兩邊説,也許,這套足球操對營造校園足球運動的氛圍,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校園足球上升為國家戰略,對於校園來説,響應的態度與支援的行動,首先應該是讓孩子們有球踢、有場地踢、有時間踢、有人教著踢,而不是那種“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的儀式感。中國足球運動不缺高度重視、熱烈支援的口號,不缺載歌載舞的拉拉隊,缺的是實實在在的技術,以及健康的足球運動體制。
校園足球水準的提高,教育工作者領會“國家戰略”的水準首先要提高。把學生手中的足球當成教育工作者表態響應的道具,本身就是將自己,連同孩子,一起擺在了這個戰略的拉拉隊角色,而不是運動者的角色。
讓孩子們回到足球場上去吧,足球操這種秀逗的事,留給拉拉隊去玩吧。(劉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