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語文教材的核心是“回歸”

時間:2014-06-16 16:1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翻開語文出版社最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材,記者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變化。一年級語文第一頁是導學部分,《我愛學語文》取代了原來的《我愛上學》。二年級上學期第二課,記者看到了歌曲《天路》以詩歌的形式入選教材,三年級的延伸閱讀中居然收錄了臺灣歌手周傑倫的歌曲《蝸牛》。一系列變化讓人耳目一新。(6月15日《中國青年報》)

  由語文出版社最新修訂出版的小學語文教材,得到了從學生、到教師再到教研人員的一致肯定,各種溢美之詞不絕於耳。而在我看來,它的核心價值和意義用兩個字就足以概括,那就是“回歸”。正是因為它回歸了語文,回歸了人文,回歸了當下,也回歸了教育規律,所以才能得到學習者和教育者共同的肯定與支援。

  語文教材當然要以語文教育為中心,可事實上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裏並不是這樣。不管是從課文的選擇,還是教授語文課的過程,語文給我們的感覺都既是語文,又不是語文,因為它同時還是思想品德課,是社會學課,是自然課,是科學課,結果就是大大削弱了“語言文學”這一語文教材和語文教育本該有的宗旨與本義。

  比如在這次修訂過程中一年級語文第一頁是導學部分,以前的文章是《我愛上學》,現在則變成了《我愛學語文》。不要小看了這一細微的變化,其體現出的正是語文教育的回歸,因為《我愛上學》雖然沒錯,但上學學習的不僅僅只有語文一門課程,還有數學,還有物理,還有化學,那為什麼要在語文教材的導學部分採用《我愛上學》這篇課文呢?這其實正體現了語文教育“雜而不專”“全而不精”的問題,現在的《我愛學語文》,才是回歸語文教材和語文教育的體現。

  再説新版語文教材回歸當下和現實的問題。以前中小學語文教材所選擇的部分課文,往往嚴重脫離社會現實,徒增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距離感和陌生感,而新版語文教材在這方面做了極大的改進,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韓紅的歌曲《天路》和周傑倫的歌曲《蝸牛》以詩歌形式的入選。它們雖然是以流行歌曲的方式為人們所熟知,但是其詞作不管是從藝術鑒賞的角度還是從文字美感的角度,都具有較高的水準。更加重要的是,這些歌詞在入選教材之前,早就被學生們所熟知,毫無距離感和陌生感,無疑更有利於學生的參透理解。

  既然我們想通過這些課文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思維能力;實現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的目的,那麼在課文的選擇上,就應該優先考慮那些貼近現實,關注當下,又得到學生歡迎的課文,因為學生在學習這些課文的時候沒有距離感和陌生感,所以才會有更好的學習效率,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説到底,新版小學語文教材的核心意義就是“回歸”,它回歸的是語言文學,是教育規律,但説到底回歸的還是正確科學的語文觀。(苑廣闊)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