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中午,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醫生錢曉東發了這樣一條微博:“病人心臟停跳超過一刻鐘,但是經過我們搶救,活了!流了這麼多汗,值!”並配上了一張自己後背全部濕透的照片。記者了解到,在短短一天時間裏,該微博就被轉發8000多次,一萬多網友點讚,不少網友稱他為“中國好大夫”。(5月13日《現代快報》)
錢曉東醫生這短短幾十個字的“報喜”微博,卻有著豐富無比的內涵,比如對成功搶救回一條生命的成就感、自豪感,比如與病人家屬感同身受的喜悅與激動。而站在網友和公眾的角度來看,醫生面對生命垂危的病人和只有5%的成功概率仍舊不放棄的精神,不但體現了一個醫務工作者高尚的職業道德與操守,同時也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與呵護。所以網友毫不吝嗇把“中國好大夫”的桂冠頒發給了錢曉東醫生。
實際上,我們身邊的“中國好大夫”又何止一個錢曉東醫生呢?前不久在江蘇無錫市,就有一位姓蔣的醫生連夜驅車300余公里,跨省救人。他們都無愧於“中國好大夫”的稱號。
按照這些“中國好大夫”謙遜的説法,他們這麼做只是盡了自己作為一個醫生的本分。而筆者更願意從醫患關係的角度來解讀“中國好大夫”。當前醫患關係的持續緊張是公認的事實,這雖與當前的醫療體制有關係,但一些醫護人員面對患者時的不友好、不耐煩,甚至隨便開大檢查、大處方,無疑也是重要的誘因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中國好大夫”來重新樹立醫務工作者的社會形象,重塑彼此友好和諧、互相理解信任的新型醫患關係。當患者和家屬對新聞中的錢醫生,蔣醫生表達著由衷的感激之情,當網友紛紛為他們的行為“點讚”,也就意味著公眾對醫生的理解與認同,客觀上都是在為醫患關係的改善做著努力,都有利於醫患關係的向好向上。説到底,醫患關係的改善,離不開醫療體制的深層次改革,但同樣也離不開“中國好大夫”們所展現出來的正能量。(苑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