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醫紅黑榜”是面鏡子

時間:2014-04-16 14:02   來源:長沙晚報

漫畫/薛紅偉

  近日,網上一則“鄭州兒科醫生紅黑榜”的帖子引起了大家關注。自去年7月份開帖以來,該帖引起了10多萬人次的點擊關注,近300名年輕媽媽寫出帶寶寶看病的心得,指名道姓列舉了哪家醫院的兒科醫生醫術精、醫德高、口碑好;哪家醫院的兒科醫生亂開藥、態度差、醫術差,在網上引起巨大反響,眾多媽媽“持帖看病”。(4月15日《東方今報》)

  “鄭州兒科醫生紅黑榜”,是最簡單最直接的醫療服務評價。因此,這樣的紅黑榜對於相關的醫院和醫生,應當都是一面鏡子。

  每個媽媽或許都不很專業,特別是對醫療的專業知識不了解,但這些並不是患者家屬所必需的,而恰恰是要靠醫生在醫療過程中通過溝通來説明的。這份“紅黑榜”中,不管是對醫生的“好評”還是“差評”,是否善於溝通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從某種意義講,醫療服務治的不僅是身體,更有患者與家屬的不安情緒。醫術,不只是技術的問題,還有醫療中採取的措施得到患者信任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説,上了“紅榜”的醫生肯定是好醫生,而入了“黑榜”的醫生並不見得就是醫德缺失、醫術粗疏的差醫生,相當部分是缺少了服務的技巧。而這些,對當下醫患關係緊張也是一個提示。

  對於這麼一個“紅黑榜”引發巨大反響,眾多媽媽“持帖看病”,其實在意料之中。現實中,按口碑尋醫者比比皆是,誰不願意找一個更能契合自己需求的醫生看病。不同的是,基於網路而生的“紅黑榜”,更能夠在最大範圍內滿足患者“選醫生”的需求,讓就醫更順心與安心。

  金盃銀盃不如患者的口碑,患者就醫的真實體驗,比醫院的自身評價與推介,比專家的頭銜更具象更直觀。患者的直觀評價,對改進醫療服務有作用無須置疑。然而,作用有多大並不取決於評價本身,相反如“紅黑榜”一樣,患者評價抱團發聲,恰恰説明患者的評價尚不是醫生改進醫療服務的內生動力。在當下的醫療服務中,還存在醫生看多看少一個樣、看好看壞一個樣的機制環境,服務品質的好壞、被選擇看病的多少,與醫生收入不成正比,服務品質考核缺少正向而明晰的價格杠桿,使得醫生自律的閥值還很低。而這,需要通過推進醫療體制改革來實現。(房清江)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