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民營醫療價格需先強化公共責任

時間:2014-04-10 11:20   來源:鄭州晚報

  近日,國家發改委、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關於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4)503號],出臺了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鼓勵社會辦醫的政策措施。記者就有關情況採訪了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

  談到放開民營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公眾最擔心的是,此舉會不會引發醫療價格上漲,導致看病更難。對此,相關部門已作出回應,稱由於存在競爭,其基本醫療服務的價格會與公立醫療機構基本銜接,不會出現集中漲價局面。

  話是説得沒錯,只是這裡面有個很重要的事實值得關注。就目前而言,公立醫療機構看病並不便宜,所謂與公立醫療機構基本銜接,於民營醫療機構而言,已就是漲價,所謂通過引入競爭機制緩解看病難的良好願望,也就很難成為現實。

  從推進醫療市場化的全局來看,放開民營醫院醫療服務價格,有利於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競爭,繼而對公立醫院的壟斷地位構成衝擊,推動“看病難”問題的解決。但如果醫藥關係仍舊曖昧不清,衛生主管部門與公立醫院的關係仍未厘清,這種單方面的放開民營醫院醫療價格,難以成為撬動醫療改革的杠桿。也就是説,從醫療市場化的改革預期而言,只有管理者的公共責任明確,才能形成有序而規則明確的市場,才能真正起到舒緩看病壓力的作用。

  反過來説,短期內,民營醫院雖可能會實行比公立醫療機構低的價格,但只要管理者的公共責任太弱,市場規則沒有得到厘清,這些民營醫療機構的價格優勢很難維持下去。因為在現在的市場上,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並不是對等的市場主體,公立醫院挾有太多的人力、物力以及制度優勢,維持一個較高的價格,它完全承受得起,而民營醫院則不同,面對更高要求的患者需求,它難以提供價廉物美的優質服務,長期維持低價根本不現實。要麼是價低質差,要麼是價高質好。更何況,據相關報道,目前,民營醫院規模偏小,服務數量在整個醫療服務市場中的比重較低,僅為10%左右,向公立醫院的醫療價格看齊,顯然成了其維持生存的一種務實選擇。

  放開民營醫院醫療服務價格的大方向是對的,只是需要強化政府的公共責任,進一步完善市場規則。從世界範圍來看,不論是英國式的政府主導,還是美國式的市場主導,政府的責任都很清晰,對於公共投入比例以及管辦關係、醫藥關係等,皆有明確的規則。這就從制度上堵住了灰色利益的生存空間,使得敢於擾亂秩序者必然要受到規則的懲罰,從而確保了醫療改革的果實落在民眾的口袋裏。從實踐的角度而言,這種責任先行的思路無疑是很好的“他山之石”,值得相關部門重視與學習。(楊興東)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