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唐澤志的妻子在安徽含山縣平安醫院實施剖腹産時大出血,院方宣佈其死亡一小時後,妻子“復生”呼救,丈夫四處磕頭下跪哀求院方救人,但醫生紛紛躲避……日前唐澤志獲得31萬元賠償。(10月11日《工人日報》)
患者家屬“不識相”未給紅包,産婦“被縫肛”的事故發生在深圳鳳凰民營醫院;産婦慘死手術臺,醫生集體離開手術室的事故發生在株洲博康民營醫院;半月內兩産婦因剖腹産死亡的事故發生在重慶渝華民營醫院……這些血的教訓,讓我們很難將“白衣天使”四個字冠在這些所謂的醫者頭上。
值得注意的細節是,産婦遭罪、甚至慘死醫院的新聞頻頻發生在民營醫院。前文生而復死、求治無門的産婦,原本是在上海楊浦區打工,卻千里迢迢地回到安徽含山縣老家生産。據産婦的丈夫稱他們之所以選擇這家民營醫院,是因為縣電視臺播出的廣告:“産婦包接包送,權威專家會診,産後到府服務,免除你一切後顧之憂……”而實際上醫院則是外表破舊、內部雜亂、管理混亂。其實最終促使産婦冒著巨大風險,被迫異地就診的根源還在於診療體系之弊。
有一部分民營醫院,提供“貴族式”的服務,前提是他們的收費要遠遠高於公立醫院。例如,在公立醫院的分娩費用不過幾千元,而民營醫院順産基本在2萬以上,剖腹産費用在35000元左右。另一部分民營醫院則是打著價廉的旗號吸引那些經濟條件並不寬裕的産婦,而無論從職業醫師、護士等人員配備的軟體條件來説,還是從醫療設備、醫療技術應用等硬體配套設施來説,與公立醫院相比他們都具有相當程度上的欠缺。不少醫院僅僅是個臨時搭建的草臺班子,撈一筆錢就走,卻也敢“磨刀霍霍向産婦”。
民營醫院産婦醫療事故頻發,再次凸顯出我國目前醫療資源分配領域的嚴重問題。優質的公立醫院資源稀缺,産婦都要提前到醫院預約床位。而一些三甲醫院,甚至需要托關係走後門去提前佔位。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迫使經濟窘迫的家庭不得不選擇山寨的民營醫院。
民營醫院口碑不佳有目共睹,而事故頻發,也折射了監管的薄弱。不少醫療事故發生後,往往金錢賠償了之,而並沒有其他問責渠道和處罰措施。這顯然不利於真正保護受害者的利益,也不利於震懾不良醫院。
顯然,民營醫院問題叢生的根源在於政策偏差所導致的惡性競爭、“搶劫式”經營。實際上,在醫療體制改革逐漸深化的過程中,國家正在出臺政策“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發展醫療事業”。關鍵是,在接下來的政策中,一方面要厘清民營醫院的角色定位,一方面要在稅收、職業醫師註冊等方面設置更加科學合理,讓民營醫院不至於再陷入無序混亂的惡性競爭中,能夠真正地健康成長,徹底走出以往欺詐、唯利是圖的負面形象。或許,這才是治本之策。(劉晶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