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説會議多,但沒人精確統計過。這一回,終於局部地弄清楚了。武漢市一市直單位反映,僅去年全年,該單位就接到了1300多個開會通知,平均每個工作日要開5個會。還有基層幹部坦言,“每天都疲於奔會,最多一天要開9個會,根本騰不出時間來辦實事,工作只能晚上加班做”。
這樣的數據和感覺,恐怕不是基層幹部,就不會有真切的體會。身處一個地方、單位或機構的中高層,可能對會議多少還真沒感覺,甚至覺得沒開多少會啊。問題是,不管什麼領域、什麼方面、什麼條塊的會議,一層一層、一級一級,最終都會落到基層頭上,都需要基層幹部去開會,以領會精神,貫徹落實。你用會議落實,我用會議貫徹,他用會議傳達,不成會海又成什麼?
所以會議多,根子在工作方法上出了毛病。都把會議作為一個簡單直接的方法,就必然會議成堆。各個條塊都不覺得會議多,到了最底層,會議就成山。要治會多的病,説到底就要治思想的病。
現代管理學中,管理層級越多,管理效率越低。體現在各級機關,就是嚴重的機關病。一個重要精神,一級一級或文件或會議地往下傳遞,讓多少幹部奔波在路途、費時在會場與文牘?破除這個毛病,就是壓縮層級,把有關精神“一竿子插到底”。比如省一級的重要會議,可以直接到縣甚至鄉一級。這就精簡了、瘦身了,反而提升了會議的分量。不是重要的會議不開,開的都是重要的。
還有頂重要的一條就是,是否各種精神部署的落實,都要通過開會、發文?是否以為只要開會了、發文了,就是落實了,否則就是空轉?工作方法有很多,動不動通過開會、發文件的方式,是最沒有效果的一種方法。這種以會議落實會議的方法,實質上是一種形式、過程的重視,至於落實程度如何根本不會去計較。
現在傳媒很發達,一個重要精神,如果以開會或發文的方式,從中央到地方有的可能需要一兩個月時間。但通過傳媒發佈和解讀,一天之內直接下達。這就是效率,實質上是一種工作方法、思路的轉變。怎麼才能知道落實效果?抽樣檢查,這在統計學上是完全可靠的,在實際工作中也能夠産生震懾力。從上到下都在第一時間獲知精神,各級幹部就有充裕時間落實精神,對那些不落實的幹部則有嚴懲來防範。
如果思路不變,思想病不治,恐怕會議再怎麼精簡,也會有死灰複燃時。(金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