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成都火車北站區域總長278米,可停放140輛自行車、840輛電瓶車的非機動車停放點,在8月中旬被拍出了34.5萬元價格後,市民發現這些地方的停車費突然漲了一倍。而根據拍賣約定,承包人在經營期內是不得違規收費的。漲價是否與34.5萬元的拍賣價有關?消費者是否該為“天價”車位埋單(10月22日《華西都市報》)。
將自行車位對外發包,本身就值得商榷;繼而又將自行車位拍出“寶馬”價,更是離譜。管理部門借車位逐利,經營者自然會利用車位斂財;而管理部門賣出的“天價”車位,經營者只能通過停車費大幅漲價的方式,將高額成本和利潤轉嫁到自行車車主身上。
近年來,機動車數量大幅度增加,造成城市交通擁堵更加嚴重,城市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突出。據環保部門數據顯示,城市空氣污染約79%來自汽車尾氣的排放。由城市交通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嚴重困擾了城市的發展,也給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因此,無論是治堵還是治污,都需要控制和減少機動車保有量,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完善公共自行車體系,倡導市民乘公交車或騎自行車出行。
既然倡導市民騎自行車出行,政府有關部門就應該向市民提供和開放更多的免費自行車位,方便市民出行,使道路通行更加順暢,城市更環保。退一步講,即便是在車站、商業區、居民區等一些地段的自行車位比較緊張,必須通過收取停車費的方式進行調節,但也應該實行低價收費,不能過度增加自行車使用成本,損害市民騎自行車出行的積極性。可見,有關部門將自行車位對外發包,並拍出“天價”,不僅損害了公眾利益,更與城市發展綠色交通的理念背道而馳。
在收費問題上,政府和市民應有共識,那就是為了公共利益收費,不能為了斂財收費。只有政府有例可循、有法可依,市民才能對收費地段是否合理、收費價格與時間有個判斷的依據,同時,要讓市民知道這個錢去了哪。只有透明,才會贏得市民特別是車主的支援,而且收取的停車費一定要返到老百姓的公共交通上,用以開闢更多的免費自行車位,鼓勵市民綠色出行。(張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