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和改善青少年法制教育

時間:2012-08-15 14:11   來源:法制日報

  青少年是國家與民族、社會與家庭的未來與希望。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從小培養他們的法律意識,增強他們的法律素養,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徑。多年來,有關部門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時,也應當看到,青少年法制教育還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亟需創新和完善。

  轉變教育觀念。應當在教與學之間建立平等的交流模式,使青少年更樂於學習法律知識。在教育中應更多注重規則教育和體驗教育,規則教育應融合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社會上應該給予正確的輿論導向,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以身作則,為青少年樹立良好榜樣。體驗教育既要注重學習法律的形式與過程,更要注重青少年這一實踐主體的內心體驗。它要求青少年用“心”去體驗、用“心”去感悟,引導他們在體驗中把法律要求內化為品質、外顯為行為。

  明確教育對象。青少年法制教育應一視同仁,對有違法犯罪傾向的問題學生要開展,對素質較高的優等生同樣也要開展,但其內容、方法需因人而異,區別對待。對問題學生重點明確違法犯罪的界限,避免他們走入歧途;對優等生加強自護教育,使他們能夠認識社會,拒絕誘惑,遠離危險,防範侵害。除青少年外,法制教育的對象還應包括青少年的父母、老師、社區工作者等相關人員,對他們進行基本法律知識培訓,為培養青少年的法律意識營造健康、良好的社會環境。

  擴充教育內容。青少年法制教育應圍繞與青少年密切相關的法律進行普及宣傳,如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等。這些法律較為常用,有助於青少年了解自身的行為界限,避免年少輕狂,恣意妄為,因一時衝動滑向犯罪深淵。同時,道德是法制的基礎,這就要求青少年法制教育不能只講法律法規,還應充分挖掘道德、文化等資源,特別要重視發揮傳統文化對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輔助作用,促使青少年形成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擴展教育主體。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體主要是教師,還有學校聘請的法制副校長。實現青少年法制教育制度化、科學化、專業化,應擴展教育主體,充分利用現有法律資源,大膽引進高校法律專業大學生從事青少年普法工作,使其成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生力軍。具體做法可以借鑒美國街道法課程的模式,法學院的學生通過到中小學講授法律知識、參與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將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環節與中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豐富教育形式。一方面,根據青少年各個年齡段的不同特點,編寫適合其生理、心理特點的法制教材,採用鮮活通俗的語言、生動典型的案例,運用主動引導、集體參與、自由討論等方法,使青少年帶著興趣學習法律;另一方面,高度重視流行文化的作用和影響,通過加強對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研究,運用網路、多媒體、卡通動漫等青少年流行文化的載體和手段,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實現法制教育方式由被動灌輸向主動參與、內容由枯燥乏味向喜聞樂見轉變,從根本上提高法制教育的實效。

  注重效果評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效果如何,是否能夠真正適應青少年發展需要,還要多聽取青少年的意見。這就好比政府的績效評估體系,是以公眾的滿意度為核心衡量目標。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可以適當加大對青少年意見和智慧的吸納力度,把廣大青少年發動起來,把權利交給青少年,讓青少年擁有對法制教育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真正做到讓青少年自己來評估法制教育的成效。

  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基礎性工作,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的內在要求。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民主與法制的推進,都寄希望於廣大青少年。為推進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深入開展,全社會都應當行動起來,群策群力,共同托起中華民族明天的太陽。(牛凱 作者係《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雜誌社總編輯)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