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溪衣裳共雲天

時間:2014-04-23 10:43   來源:經濟日報

  “五溪衣裳共雲天”,唐代大詩人杜甫曾盛讚足與天上的彩雲媲美。

  在貴州省博物館,一款苗族遷徙服訴説著這個民族在歷史的歲月裏曾經擁有的輝煌:肩部的紅色幾何紋飾,代表祖先曾經居住在田園肥沃、山川秀麗的長江以北的廣袤大地;後背配飾一塊方形背牌,黑色邊框代表固若金湯的城池,象徵祖先曾經創建過繁華興盛的城市;百褶裙上鑲繡的3條紅色紋飾,分別代表祖先遷徙途經的黃河、平原和長江。

  如今在貴州,苗族婦女仍喜穿繡花衣裳:松桃苗族的衣服以繡花草為主,色調素凈;黔東南以繡花鳥為多,色調較濃重;貴陽、遵義、黔西一帶則喜挑鮮艷的彩虹圖案;黔西北喜挑較大的幾何彩色圖形。

  貴州省博物館名譽館長李黔濱説,“在蘆笙芒筒齊奏的恢宏神韻裏,苗族同胞不論何時何地都能向您展示色彩斑斕的服飾,在歌舞翩翩的動人場景裏,使你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都感受到苗族服飾文化”。

  苗族服飾如何能成為中國服飾文化的奇葩?貴州省博物館使我頓開茅塞。苗族服飾不單純表現為某個民族專有的藝術形態,它的藝術創新,是由許許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經過接觸、混雜、分裂、融合,按照人類造物的需要,通過群體審美觀念的規範逐漸完成的,並具備自己鮮明的民族個性。苗族服飾作為民族文化的有形載體,反映出強烈的自我認同意識,凸顯了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蘊藏著深層的民族文化內涵。

  苗族服飾不僅是穿在整個民族身上的外部標誌,它還具有規定婚姻能否締結的功能,而且與婚嫁習俗息息相關。這正是苗族通常所説的“認衣服開親”。

  貴州苗族地區,陌生的青年男女在節日、集市、村寨相遇,憑辨認服飾就能從紛雜的色彩中找出本支系的姑娘,明確求偶的對象。

  劍河縣久仰苗族至今仍恪守先祖遺下的族規,不準傷害雉鳥。在其姑娘的服飾中,額頭上裝飾的“飄頭排”,實際上恰恰是一根做工精細的銀雉羽。

  服飾猶如無字的史籍,在貴州博物館珍藏的不同苗族支系的服飾裏,還忠實地記錄下了苗族遠古神話傳説中的關於人類起源的故事,洪水滔天的故事,谷種來源的故事;記錄了故鄉的山水、邑聚、水田以及水田裏的螺螄;還記錄下了近代的重要歷史事件。

  從總體來看,苗族服飾還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流光溢彩,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

  時至今日,面對國際流行文化的衝擊,苗族民間服飾仍對世界服飾業的發展起著借鑒、繼承、改良、發揚光大的作用。李黔濱説,“在歐洲國家的許多博物館裏,同樣收藏著不同年代的苗族服飾。目前,世界流行的服飾設計要符合現代人心理視覺需求,不是為了傳統而傳統,只是因為傳統中確實有很多的東西值得我們去借鑒學習,使服飾既體現傳統又不失現代感,還能滿足現代人的心理視覺需求。苗族民族服飾表現材料多種多樣,異彩紛呈,對世界服飾文化與時尚潮流影響深遠”。

分享到:
編輯:段雯婷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