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以科技創新為驅動,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大力發展中藥民族藥産業獲良好成效。
前不久,貴州省科技廳和省統計局完成的統計數據表明,截至2012年,該省中藥材人工種植和野生保護撫育面積突破400萬畝,醫藥工農業總産值達325億元,其中,苗藥工業總産值90億元,居全國各民族藥産值之首。
貴州中藥民族藥富民生態産業引人矚目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2013貴州首屆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年會的賀信中強調指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近年來,貴州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依託豐富的藥材資源和立體生態氣候優勢,以科技創新為支撐打造中藥民族藥綠色生態産業,使之成為該省新的經濟增長點,取得的成績引人矚目。
貴州獨特的地質地貌和區位、優越的生態環境條件、豐富的自然資源造就了生物資源的多樣性,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品質卓越的天麻、太子參、杜仲、石斛、半夏等種類繁多的中藥材資源,享有“黔地無閒草,草草都是寶”的美譽。全省擁有中藥材資源品種達4802種,排全國第二位,是我國著名的“四大中藥道地産區”之一。貴州又是一個多民族省份,擁有一批應用歷史悠久、療效確切的民族藥成方製劑,以苗藥為代表的民族藥因療效獨特而享譽國內外。
貴州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中藥民族藥産業發展,尤其近年來更是將其作為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後續支柱産業給予重點扶持,先後出臺了産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在全國率先成立了由省長任組長,省科技廳牽頭,20多個省廳局為成員單位的省中醫藥現代化科技産業協調領導小組,設立了支援中藥民族藥産業發展的專項資金,構築了全省部門協作、上下協調、高效推進的産業發展工作機制。
“十一五”以來,該省累計安排省級財政扶持資金近20億元,引導社會資金投入上百億元,支援中藥民族藥産業發展。十多年間,中藥民族藥産業以年均20%的速度快速增長,現已成為具有鮮明貴州特點的“煙、酒、藥、茶、特色食品”五張名片之一,成為貴州增長快、效益好、老百姓得到實惠多的重要富民生態産業。
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並重
在推動産業發展過程中,貴州堅持開發資源與創造資源並重,科技人員突破了太子參、石斛、鉤藤、何首烏、續斷等一批地道品種的育苗及種植技術,實現了規模化種植。太子參種植面積達到28萬畝,金釵石斛種植面積達到4萬畝,均是全國最大的種植基地;建立了天麻、杜仲、半夏、太子參、金釵石斛等41個品種的規範化、規模化試驗示範基地。在省扶貧辦、省科技廳、省農委等部門的支援和指導下,通過實施中藥材基地縣建設工程,建設中藥材種植重點縣37個、中藥材規範化生産科技示範推廣基地縣8個、現代高效農業(中藥材)産業園區3個。
該省藥材種植和野生保護撫育總面積,由2005年的114.5萬畝增長到2012年的436萬畝。2012年中藥材産量、産值首次突破100萬噸和100億元,産量達到116萬噸,産值過100億元。産業覆蓋帶動數十萬農戶脫貧致富,在施秉、赫章等中藥材種植重點縣涌現出一大批年收入百萬元、十萬元種植戶,中藥材産業成為調整農業産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同時對生態保護、石漠化治理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淫羊藿、金釵石斛、茯苓、天麻、觀音草等中藥材,通過林藥結合的種植模式,不佔用耕地,對水土保持,綠化環境與生態重建均産生了十分顯著的生態效益;貴州黔西、黔中等石漠化嚴重的地區,通過金銀花、花椒、刺梨、杠板歸等中藥材的大面積種植,植被得到了很好的恢復重建,昔日水土流失的石山坡重披綠裝。
科技創新有力支撐引領産業發展
創新驅動是支撐引領産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十一五”以來,貴州累計投入財政科技資金3個多億,實施國家、省級中藥民族藥研發及産業化項目1000余項,有力支撐和引領産業快速發展。圍繞産業發展,建設了“貴州省新型釋藥系統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48個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初步構建了中藥材種植—新藥研發—生産製造全過程創新體系。
通過加強産業發展關鍵技術攻關,貴州在新藥創制、現有品種深度開發及技術提升、種植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成功開發了抗B型肝炎一類新藥“Y101”、 “理氣活血滴丸”等一批新藥,引進轉化了抗腫瘤一類新藥“洛鉑”,並實施産業化,2012年實現年産值近2億元;支援 “仙靈骨葆”、“婦科再造丸”等40余個民族藥大品種進行技術提升和深度開發,貴州同濟堂“仙靈骨葆”通過技術創新産值從1個億增長到近7個億,全省現有藥品品種943個(其中獨家品種153個),批准文號2278個;赤水金釵石斛、大方天麻、劍河鉤藤等12個品種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保護,以民族藥為主的“黔藥”品牌效應逐漸凸顯。
在推動産業發展中,貴州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園區承載相結合,堅持創新開發與引進轉化並舉,大力整合扶貧辦、農委、發改委、經信委等各部門資金和資源,加快培育以龍頭企業為代表的民族藥制藥工業,同時加快開發以中藥材為原料的藥品、食品、保健品、日化品、添加劑等相關産品,延伸産業鏈,發展大健康産業,産業規模不斷擴大,中藥民族藥製造業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
該省醫藥工業總産值從2005年的85.84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225億元。2012年,該省擁有規模以上的中藥民族藥制藥企業109家,工業總産值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6家,30個中藥民族藥單品種銷售收入上億元,艾迪注射液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益佰、百靈、神奇等14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進入全國醫藥製造企業500強,益佰、百靈、信邦、漢方等5家企業成功上市掛牌交易,36家企業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24個産品獲得國家名牌産品稱號。
同時,貴州加快醫藥工業産業集聚,形成了以益佰、百靈、同濟堂、德昌祥、信邦、威門等中藥龍頭企業為代表的中藥現代化産業集群。全省共建有修文醫藥産業園區、烏當醫藥食品工業園區等7個省級醫藥工業園區,入駐企業94家。2012年,7個醫藥工業園區共實現工業總産值125億元,實現工業銷售産值102億元。
貴州還通過大力發展區域性的大型藥品流通基地和大型連鎖企業,形成了重點突出、統籌兼顧的藥品流通體系。近幾年來,相繼啟動建設了藥品流通大型批發平臺、銅仁市武陵山中藥材大市場以及銅仁市、遵義市和貴陽市三個中藥材交易市場,為全省區域性的大型藥品流通基地和大型連鎖企業發展提供了平臺。2012年全省通過GSP認證的藥品流通企業10427家,藥品批發和零售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9億元,商品購進總額193億元,商品銷售總額200億元。
貴州發展中藥民族藥産業是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動貴州經濟社會實現“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重要舉措,對實現中藥現代化,推動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促進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促進農民增收,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貴州與全國同步小康具有重要意義。
貴州的中藥民族藥産業,走出了一條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的産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緊密結合的路子。今後,貴州省委、省政府將進一步實施推動中藥民族藥産業發展的科技創新、大企業培育、大品種培育、大健康産業鏈延伸、中藥材基地縣建設“五大工程”,努力把貴州打造成為“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中藥民族藥産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