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積極探索西部欠發達城市跨越發展之路

時間:2012-03-29 10:05   來源:新浪樂居

  已建成投産的北海煉油異地改造石化項目,成為北海實現跨越發展的引擎。鄧培燎攝

  北海電子資訊産業快速發展。李君光攝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記者一踏上鐵山港(臨海)工業區那片滾燙的土地,便被陣陣溫暖的海風熏醉了。陣陣海風,帶著海底深處原始生命的味道和歲月積累下來的鹹澀,伴隨著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的鏗鏘足音。

  漫步在鐵山港區,人們驚喜地發現:昔日的一片木薯地變成了今天塔罐林立的現代化廠區;昔日的一片海灘塗變成了今天前景廣闊的深水港區;昔日的一片旱坡地變成了今天生機勃勃的産業園區……

  搶抓機遇 把事幹成

  抓住夯實城市持續繁榮發展的産業支撐

  攤開地圖,廣西1000多公里的海岸線就像一張拉滿的弓,在這張強弓背後,是有著2億人口的廣闊大西南腹地。北海就像蓄勢待發的箭頭。站在這個箭頭位置,向西南看—— 隔海相望是經濟快速發展的東盟各國;向東瞧—— 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珠三角地區;向前走—— 漂洋過海,這裡是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西亞、非洲和歐洲最近的通道。

  北海這支箭頭的作用自古以來就為慧眼所識:《漢書地理志》記載,這裡曾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明清它則是“外洋各國夷商”的商船雲集、滇桂貨物輸出”之要地;1984年5月,北海被列為我國首批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但起起落落,作為毗鄰西部唯一一片海北部灣的北海市,仍然屬於欠發達、後發展的地區,發展水準未能體現沿海地區的引領優勢。

  發展才是硬道理。2009年,面對世界金融危機的衝擊,北海的路子怎麼走?如何解決城市發展不可持續的“內生力”問題?市委、市政府從北海歷史發展軌跡當中找到了發展的“軟肋”:缺乏産業和文化支撐。2010年初,在2009年從國際金融危機中突圍打下的基礎上,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實施北海三年跨越發展工程的重大決策:一年繼續打基礎、兩年明顯見成效、三年實現大跨越。這一戰略舉措,成為北海跨越發展的引擎。

  ——2011年9月25日,北海人盼了近20年的煉油異地改造石化項目(20萬噸/年聚丙烯)預處理裝置開始投油進料,開車一次成功,12月首車柴油産品出廠。僅用18個月就建成投産的項目,創造了國內同行業同規模項目的最快速度。這個項目的建成,圓了北海人多年的“大石化夢”。大幅度提升了北海的工業化水準,消除了北海幹部群眾多年來因缺乏大項目落戶而産生的挫折感和失落感,大大提振了信心和士氣。目前石化項目二期千萬噸煉化一體化和廣西(北海)300 萬噸LNG項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緊推進。

  —— 電子資訊産業成為北部灣經濟區産業發展亮點。2009年,中國電子北海産業園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建成、當年開園、當年招商,連年保持強勁發展勢頭,臺灣光寶集團、冠捷科技、朗科科技、三諾電子、香港德昌電機等知名企業相繼到北海投資。2011年,北海電子資訊産業産值從2008年的76.78億元猛增至 300億元,電子製造業産值佔全區總額的2/3左右。

  —— 臨港新材料産業成為沿海工業的重要砝碼。誠德新材料項目一期工程只用了13個月就建成投産,其工藝和産品去年被列入國家鼓勵類名錄;總投資120億元、年産值160萬噸鎳鉻合金新材料項目達産後,將實現年産值300億元、稅收20億元。目前,二期工程即將建成,三期工程正在推進。

  旅遊、農産品加工業乘勢而上,實現了大踏步的發展。上述産業的歷史性突破,大大改變了北海經濟缺乏産業支撐的狀況,北海的電子資訊、石油化工、臨港新材料産業三大産業成為廣西經濟的新增長點,納入了廣西打造的千億元産業規劃,到“十二五”期末,北海的這三大産業將實現産值超千億元。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小東説,三年來,北海的快速發展,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關心支援,得益於科學發展觀的正確指導,得益於市委、市政府提出“真抓實幹、把事幹成、造福百姓”的理念,得益於全市廣大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當前,北海已經有了電子資訊、石油化工、臨港新材料三大支柱産業為基礎,努力補上工業化這一“課”,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找到了北海發展的必然性,探索了一條西部地區、民族地區、欠發達地區實現跨越發展、破解改革開放以來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難題的科學發展路子。

  堅持把改善民生造福百姓

  作為實現跨越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與發達地區相比,屬於西部地區、民族地區的北海,社會建設滯後、公共服務不足、人民生活水準還相對較低,改善民生的訴求更為急迫和強烈。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改善民生造福百姓作為履行職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鮮明地提出“只有真抓實幹才能推動科學發展,只有把事幹成才能實現科學發展,只有造福百姓才能體現科學發展”,大力倡導“真抓實幹、把事幹成、造福百姓”的理念。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小東説,藏富於民,讓百姓分享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成果,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北海三年跨越發展的重要任務。

  “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魚水關係,就是讓每個群眾住有所居、少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出行方便。”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那場開發熱潮退去後,市區留下大量的半截子路,多年未能修通,既嚴重影響市民出行,又有損城市形象,群眾反映強烈。從2009年起,市委、市政府針對這一實際,順應群眾期盼,組織實施民生路網工程,投入7.66億元資金,連續三年修通和改造36條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市區道路,大大改善了群眾出行條件和城市形象,成為得到市民和遊客廣泛讚譽的民心工程。

  “攸關百姓福祉的民生項目必須放在優先位置,財政再難也不能難民生。”2011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實施千里鄉村公路暢通工程的決策,用3年左右時間,投入資金4億元建設通達500多個自然村、惠及60多萬人口的800多公里鄉村硬底化公路,實現通行政村硬底化公路全覆蓋。2011年安排的項目已全部建成通車。

  針對北海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較多、醫院和學校條件差並且佈局不合理的問題,完善規劃,加大投入,加快教育、衛生、文化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 “校安工程”和職業教育攻堅,建成了市人民醫院新住院大樓等多家醫院的醫療大樓,開工建設迄今為止在教育、醫療事業方面投資最大的惠民公益項目——— 北海中學異地搬遷和第二人民醫院遷建項目,建成了一批鄉鎮文化站和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這些惠民工程的實施,讓人民群眾分享到了更多的改革發展成果,溫暖了民心,凝聚了人心,激發了幹部群眾幹事創業、推動發展的積極性,改善了黨群幹群關係,促進了社會和諧。

  三年來,城鄉居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從2008年到2011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3989元增加到18656元、年均增長10.7%,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從4309元增加到6248元,年均增長13.9%。

  “抓環境就是抓發展。”為了解決行政審批服務的“中梗阻”問題,已投資近1億元建設了1.3萬平方米的政務服務中心,實行統一收件、牽頭辦理、相關配合、並聯審批、限時辦結的運作方式,並在大廳設電子監察系統,加強辦事過程的監控,防止怠慢群眾的事情發生。

  2009年至2011年,財政資金投向民生領域累計達200.44億元,約佔3年全市財政支出總數的79.74%。

  改善民生繼續成為北海的著力點。今年兩會,周家斌市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籌措16.4億元,辦好社保、衛生、教育、強基、安居、農補等11項惠民工程。面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莊嚴宣佈的一個個項目,使群眾看到了執政為民的決心,看到了惠及民生的舉措。

  充分發揮沿海開放城市的優勢

  在開放合作中不斷前進

  北海有著兩千多年的文明史、開放史、發展史。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小東指出:開放是北海最大、最突出的優勢,過去取得的成就得益於開放,當前和今後的發展仍然要依靠開放。

  作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重要城市的北海,市委、市政府緊緊築牢開放合作的平臺,充分發揮沿海開放城市的優勢,在開放開發合作中不斷前進。不但有了跨越發展之“形”,而且形成了跨越發展之“勢”。

  三年來,成功引進一批在國內外有品牌影響力的企業到北海投資;對外貿易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加工貿易、電子資訊産品及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等多項指標增幅排全區首位;成功承辦第24屆世客會,借大會的“東風”,構築平臺,經濟、文化雙贏,名利雙收”……天藍、草綠、海碧、路暢是人們對北海這座美麗城市的第一印象,積極融入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打造國際化城市,為美麗的北海添上了騰飛的翅膀。雖然北海離國際化城市還有一定的距離,還需在培植國際競爭優勢、引進跨國公司、調整優化産業結構、完善城市決策系統等方面加快發展速度,但北海緊緊抓住國際化這把“金鑰匙”,在開放合作中奮進。

  去年,全年新引進項目130個。在所有投資項目中,億元以上項目達35個。在新簽的億元以上項目中,有國內最大的音頻器材生産商三諾電子投資20億元建設的高新科技園項目、國際存儲業領軍企業朗科國際投資20億元建設的存儲科技産業園項目,以及投資5.6億元建設的科普仕鋰離子新能源儲能電池研發及生産項目等。這些企業的相繼進駐,為北海加速構建“北部灣矽谷”、北部灣新興石化産業基地、臨港産業基地打下堅實基礎。

  去年,在第24屆客屬懇親大會期間,成功舉辦了“北海市産業投資發展推介會暨合作項目簽約儀式”,推出符合北海産業發展的招商項目104個,成功簽約合作項目34個,投資總額178.2億元。

  北海充分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泛北部灣城市市長論壇和境外商品展銷等經貿合作平臺優勢,實施“走出”戰略,使境外投資穩步增長。僅去年,全市完成進出口總額17.1億美元,增長25%。北海的加工貿易進出口、水海産品出口、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和電子資訊産品出口、建興光電科技(北海有限公司)出口等多項指標排在廣西第一位。建興光電企業成為廣西外貿進出口總額最大的企業。

  在全市上下奮力實施“三年跨越發展工程”的進程中,深化開放合作,健全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合作機制,不斷地激增北海的“活力細胞”,為北海的發展注入全新動力。

  當前,北海這座北部灣畔美麗富饒、風景如畫的海濱城市,成功地從國際金融危機中突圍,徹底甩掉遺留歷史包袱,進入産業帶動跨越發展的新階段。三年跨越,註定成為寫在北海發展史冊上濃墨重彩的一頁。

分享到:
編輯:馬迪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