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臺辦主任:讓更多臺灣農企帶來先進農業 

時間:2009-03-04 16:03   來源:南方日報

  在陳村花卉世界大批的臺灣農業企業前來投資經營(郎郎攝) 

  當前,世界經濟正發生激烈動蕩,這對我省以製造來為主的眾多臺資企業産生衝擊。然而,臺資農業企業在我省卻展示出方興未艾的發展勢頭。

  剛剛閉幕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以新的理念和思路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那麼這兩方面有什麼結合點,我們又將怎樣以科學發展觀,來推動粵臺農業合作邁上新臺階。

  昨天,省臺辦主任陳國興向記者透露,我省將要出臺支援臺資農業試驗區發展的寬鬆政策,如率先允許臺資金融機構進入,為臺商提供融資服務,並擴大融資渠道等。

  廣東農業需要臺灣技術

  廣東是臺商在大陸投資農業相對集中的省份,投資農業的臺灣企業有1000多家,投資金額超過10億美元,投資領域主要在水産、種植業、現代農業方面,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均有臺資農業企業。今年4月8日,廣東首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珠海金灣臺灣農民創業園正式掛牌。目前試驗區和農民創業園建設開局良好、整體推進順利、各項工作開展有序,試驗區和農民創業園對粵臺農業合作産生了巨大的輻射帶動作用。

  根據十七屆三中全會對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作出的部署,我們看到廣東的差距仍然很大,最突出的是農業科技率還很低,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只有40%,即便在經濟較發達的珠三角也只有50%。廣東農業産業化、高附加值化滯後,還處於粗放生産階段;産業結構性過剩和農産品品質安全問題仍然突出,農業抗自然風險能力弱,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有限。

  因此,廣東正是需要技術、資金、管理和市場,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的時期。而臺灣農業技術發達,已實現農業現代化。粵臺兩地農業的整合,可以極大地促進廣東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步伐,而臺灣的技術、人才優勢也得到發揮,從而實現粵臺兩地農業的跳躍式發展。

  引入臺灣農業産銷模式

  我們應把握機遇,深化粵臺農業合作。進一步完善佛山、湛江兩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珠海農民創業園建設,使得在粵臺資企業逐步聚集,並建立完善項目聯合審批、聯合年檢、口岸聯檢、統一收費、統一受理、重大項目領導聯繫服務等規範化服務機制。通過引進吸收臺灣的資金、農業項目和技術,重點扶持一批成規模、對當地經濟拉動大的農産品加工企業,在稅收、土地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促進其農産品出口,提高國際競爭力,從而引導臺商不斷在試驗區內增資擴股;將出臺支援試驗區發展的寬鬆政策;在試驗區率先允許臺資金融機構進入,為臺商提供融資服務,並進行金融創新,擴大融資渠道等。

  開展和探索兩岸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推進粵臺農業合作的專業化和市場化水準。引進臺灣的成熟做法,提高廣東農業專業化、組織化、市場化程度,實現農業生産模式和增長方式的轉變。研究、借鑒臺灣農會組織促進農業發展的經驗和做法,積極推動粵臺農業合作向更深層次發展。

  進一步宣傳廣東對臺農業合作的各項優惠措施、投資環境以及廣東現代農業發展情況,吸引臺灣農業組織、農業企業、農民到祖國大陸來投資創業,實現粵臺農業合作雙贏的同時,鼓勵更多的在粵臺資工業企業把眼光投向農業,投向農村,投向農産品加工,實現以城帶鄉,以工促農。

分享到:
編輯:高琿

相關新聞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