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惠州市組團赴臺灣考察學習中小企業發展情況
台灣網6月21日惠州訊 為貫徹落實惠州市委、市政府加快發展壯大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的工作部署,2016年5月5日~11日,惠州市人大常委會組織考察團赴臺灣就中小企業發展情況進行了為期7天的考察學習。通過召開座談會、深入企業考察調研等方式,考察團對臺灣地區中小企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及成功經驗有了較好的了解,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提振了信心,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進一步做大做強惠州市中小企業有了新的認識。
一、基本情況
考察團由惠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秘書長葉澤雄率隊,惠州市人大常委會副市級幹部朱挺青,惠州市人大常委會、惠州市經信局、惠州市臺務局有關同志共15人組成。考察學習期間,走訪拜會了南臺灣産業暨經濟産業聯盟、中華綠色産業聯盟、中華文化經貿交流企業協會、中華兩岸雙向投資聯盟、苗栗縣議會,參觀了龍佃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維格餅家、中興茶行、彪琥臺灣鞋故事館等,召開了多場交流座談會。整個考察活動安排緊湊有序,內容豐富,收穫甚豐。
二、臺灣發展中小企業的成功經驗
臺灣目前約有128萬家中小企業,提供了75%的就業和30%的營業額。從60年代起,臺灣中小企業進入了出口導向時期,並從80年代中期起,初步完成了中小企業發展的自由化、國際化和制度化。大陸與臺灣體制不同,經濟發展水準不同,但臺灣中小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發展方式,對於正處於大力壯大發展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的惠州來説,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寶貴經驗。
(一)構建服務機構,拓展中小企業服務能力。為推進對中小企業管理與服務,臺灣在行政體系方面先後組建了中小企業聯合服務中心、中小企業開發公司等機構負責對中小企業輔導工作,並設立中小企業政策審議委員會,負責審議中小企業政策及發展事項。在金融體系方面,由財政部門、金融部門及各銀行金庫及擔保基金等機構,負責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及融資診斷等。還設立民間機構,包括臺灣中小企業協會、各同業公會及各有關財團法人,協助企業和政府推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大力發展仲介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技術、人才、資訊等創新要素方面的支援。
(二)擴展融資渠道,盤活中小企業財力。臺灣對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擁有完善的金融體系。一是中小企業一般性融資。主要由中小企業專業銀行辦理,在資金來源上,中小企業專業銀行除本身吸收資金外,也接受郵匯儲金的轉存及政府開發基金的支援;在資金運用上,政府法令規定,中小企業專業銀行放款總額中對中小企業放款比例不得低於70%。二是各項專案貸款融資。主要用於開發新技術,新産品,更新購置設備和創新創業等方面。專案貸款有政府部門開發墓金所搭配辦理的中小企業專案貸款、經濟部門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所提供的各項專案貸款、經建會中長期資金所提供的中小企業紮根專案貸款、中小企業小額簡便貸款等。
(三)重視立法工作,保障中小企業權益。從立法角度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律支援環境,曾先後頒布了一系列保障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法規條例,如《中小企業輔導準則》、《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等,甚至還把保護中小企業權益列入“憲法”,進一步加強了對中小企業的支援和保護。
(四)鼓勵技術創新,激發中小企業潛力。臺灣企業在研發經費方面的大量投人,形成了其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優勢地位。一方面,臺灣出臺了各類資金支援和稅收優惠政策,向有自主創新實力的中小企業傾斜。對暫時不具備創新能力,但有創新意願的中小企業,通過設立仲介服務機構的方式,在中小企業和科研院所之間建立合作。另外,在大型項目、政府採購以及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在達到技術標準或服務要求的前提下,將優先採用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中小企業的産品或服務。另一方面,對幹技術附加值較低的中小企業,除了會逐步降低稅收減免的幅度,還將力促企業間進行兼併重組。並對兼併重組後進行自主創新的企業給予新的政策扶持。
(五)培養引進人才,提升中小企業智力。一是制定積極的人才政策,如允許科技人員用其專利權或專門技術作為股份投資。二是重視本土人才的培養,企業雇傭臺灣本地科技人員數必須佔科技人員總數的50%以上,以保證把更多的臺灣科技人員培養成高科技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三是重視人力資源的管理,通過成立人力資源瞥理協會、科學管理學會等團體組織,開發科技人力資源,最大程度滿足科技産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
三、加快惠州市中小企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通過本次的學習考察,考察團就加快惠州市中小企業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努力形成內外源經濟協同並進格局。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民營經濟,落實“惠42條”等惠企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鼓勵引導中小民營企業創新技術、産品、行銷和管理模式,實現轉型升級。力爭到2020年,惠州市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超過44%。
(二)培育一批骨幹企業。全力推進“企業成長計劃”,推動實體經濟大發展。抓好“惠28條”、“惠42條”和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等政策落實,堅持“抓大不放小”,重點扶持100家高科技、高成長性、高附加值的“三高”企業,突破土地、金融、用工等要素瓶頸,確保要素資源向重點企業傾斜,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
(三)狠抓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堅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完善專利、産學研、專業鎮等科技政策文件,加快改造升級企業工程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科技重大基礎設施等創新載體和研發機構。鼓勵紡織服裝、製鞋、家電、建材等重點傳統企業轉型升級,通過加大技改投入、培育自主品牌等實現“換芯”升級。
(四)建立服務企業常態化機制。積極發揮好職能作用,繼續推進和辦好“企業服務月”活動,發揮企業服務網上平臺的積極作用,進一步豐富和暢通企業反映困難、表達訴求的渠道,開展“永不落幕”的企業服務。繼續深入開展重點企業(項目)領導挂點幫扶工作,建立以問題臺賬為核心的服務體系,形成服務企業長效機制,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在生産經營中遇到的突出困難和問題,真正做到從“要我服務”到“我要服務”轉變。
(五)注重多措並舉,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發展的困難和問題。在融資方面,要完善惠州市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建設工作,積極發揮基金的引導和放大作用。加快建設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平臺,組建中小微企業政策性擔保機構,為一批高科技、高成長性、高附加值的民營企業在銀行取得貸款提供增信,降低融資成本,促進優質成長型民營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在用工方面,進一步加大對企業員工職業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力度。通過定期舉辦各種現場招聘會、構建人力資源供需數據庫、與勞動力輸出地建立互助協作平臺等方式,切實解決好企業用工難問題。在用地方面,加大存量土地排查和盤整力度,做好中小微企業用地儲備計劃。在用電方面,實行分類管理,排查企業産值與用電量是否匹配,保證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用電需求,限制“三高”(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業和産能過剩企業的用電量。在提升素質方面,深入實施民營企業家培訓工程,結合惠州市中小企業特點,加強培訓內容和方式的創新,推進適合中小企業需求的個性化培訓,舉辦省市聯辦的專項專題培訓,積極打造惠州本土企業家學習交流提升的互動平臺。在市場開拓方面,積極配合做好“惠貨全國行”工作,廣泛發動民營企業參加惠州市委、市政府組織的廣東惠州産品展銷會。積極組織企業參加中國中小企業博覽會、雲博會、廣交會、珠洽會等經貿交流活動,創造條件引導中小企業“走出去”。(台灣網、惠州市臺辦宣傳交流科聯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