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萬里 聲名鵲起——訪花都臺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連捷興
花都臺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廣州曼古園董事長連捷興
台灣網6月20日廣州訊 他從最初走上荊棘叢生式的羊腸小路,到如今踏上鋪滿鮮花般的金光大道;創業路上灑下的辛酸汗珠,經歷的甘苦,傾注的智慧和熱血,管理數家企業遊刃有餘、從容淡定,具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超凡氣度。這些都讓人為之嘆服,他就是珠寶業界翹楚連捷興先生。
連捷興,一個高大而堅毅,隨和而大度,儒雅而淡定的企業家,在商海搏擊,獨佔鰲頭,如今已是泰國金泰珠寶集團、廣州傑宏泰首飾有限公司、廣州曼古銀連鎖加盟、廣州曼古園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的董事長。
2016年5月底,參加“花都珠寶小鎮杯”中泰將軍高爾夫聯誼賽的30多位將軍來到曼古園參觀,臺灣退役將軍黃幸強上將向連捷興頒獎並贈送“宏圖大展,業界為冠”字幅,連捷興深受鼓舞。
而今邁步從頭起
坐落在花都珠寶小鎮的曼古園,園內一幢幢金光耀眼的泰式建築,博物館裏展出的介紹銀飾品的起源、製作及精美的銀飾品,餐館裏散發出的泰菜及家鄉口味的臺菜香氣,吸引著四方旅客流連忘返,感受著濃濃的泰國建築物、雕塑、園林綠化……這一切都跟連捷興的創業故事有關。
1992年,青年才俊的連捷興,像一支雄壯的雛鳥,剛會飛,就毅然決然地離開自己在臺灣創下的金泰公司,勇敢飛向海峽對岸,在深圳停靠,看市場,做外貿。由於大陸對生産金銀有限制,1994年,他戀戀不捨地離開大陸,來到異國他鄉——泰國,泰國的自由經濟政策和人力物力都有優勢,但在異國創業,要克服常人難以承受的艱辛。語言文化、風俗民情、飲食習慣都與大陸截然不同,最初,人生地不熟,他曾經一個星期不下樓,吃喝拉撒都在樓內。為了儘快學會泰語,他每天練習,逢人就講泰語,三個月就學會了,連當地人都感到吃驚。他説:“要在當地紮根,就必須過語言關,融進去了,才能管好廠。”在泰國辛勤耕耘20多載,從當時的單打獨鬥、寸步難行,到隨遇而安,業績驕人,享譽全球,無不傾注他的青春熱血。
只在原地踏步,永遠前進不了,甚至會隨時代發展而淘汰。在泰國事業有成的連捷興,又開始謀劃宏偉藍圖。2000年,花都區大力開展招商引資,他在朋友引薦下,與20多家從事珠寶行業的臺商來到花都,購地50畝,于2007年建廠;同時響應政府號召,不斷轉型升級,採用“前店後廠”的經營模式;並結合泰國風情文化與中國臺灣文創産業,大力發展文創旅遊産業,2013年投鉅資建設曼古園。曼古園內包含泰式園林與三個主建築,即銀博物館、曼古銀旗艦店、泰式休閒會所。如今,這裡年平均接待遊客達150萬人次。
登泰山而曉天下
在幾十年的雲海翱遊中,連捷興的眼界、視點不斷超越自我,尋求突破,尤其是對企業轉型升級,企業管理頗有心得。他説:“大陸改革開放好契機,是臺商事業的第二春,要市場有市場,機會擺在面前,就看你如何抓住。”他20多年前做過外貿,學到國外好的做法、先進的思維。他説:“時代在變,家庭式管理的經驗方式已落伍,要轉變方式,必須用專業的人才,專業經理人。幾個廠加起來有一千多員工,僅靠個人的力量是顧不過來的,採取錄用專業經理人來管理,只要大方向和經營模式把握好就行了。行銷的管理與工廠的管理不同,工廠是一板一眼,行銷就不同了,要把二者切割開來。”他説:我們要有寬廣的胸懷,要想到未來,然後一步一步走,也許我們到達不了最高的山峰,但一定要有前瞻的思維。做事業一定要努力,要有方法,你的錢都在路上,看你有何能耐去拿到。
連捷興在錄用專業人才的同時,也注意培養下一代的管理能力。他的大兒子已在泰國的工廠工作多年,二兒子在美國開設珠寶貿易公司,小兒子和母親在廣州。他説:“老大、老二從小在美國成長,接受美式文化,在管理工廠時常常會問:‘怎麼會這樣?’我時常要耐心給兒子講解。”談到事業傳承和二代教育,他説:“現在二代接手,基本上什麼都是現成的,那時我們是兩手空空來打拼,我們會作週全的考慮,現在小孩子沒有我們那時的親力親為,我們是什麼都要做。”
對於事業的未來接班人,他認為,如果孩子有能力接,肯定好;如果沒能力或者不感興趣,也不必強求,畢竟強扭的瓜不甜。
創新才會向前進
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連捷興擔任花都臺資企業協會第十二和第十三屆副會長,如今是第十四屆的常務副會長。任職至今,他經常關心會員企業,關心協會的發展,提出過許多良好的建議。他説,每屆會長都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好的就會傳承,不好的就會改變,沒有創新就不會成長。例如利用當代先進資訊資料,做到資源共用;協會舉辦活動,可以輪流到有條件的企業去舉行,既可以走訪企業又達到了交流目的,會員之間相互認識,又可以了解企業發展,相互學習取經,共同前進;還可以與周邊的協會來往學習,由點到面,不斷擴大。
目前,花都珠寶小鎮正在創建5A景區,園內的幾個大企業群起響應,投身文創觀光消費旅遊建設,作為曼古園的領頭人,他打算增加部分休閒旅館等設施,如泰式水上市場、泰國風情小吃等等。在事業有成的同時,又能為花都文創旅遊業出謀劃策、貢獻力量。(台灣網廣州市花都區臺辦通訊員 侯麗佳 陳寶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