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要聞

中國海拔最高的鄉,那裏有你想不到的守望

2017年03月14日 14:52:35  來源:新華社
字號:    

  一名當地村民騎車經過普瑪江塘鄉村頭(3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這裡的人都是祖國的坐標”

  隨著生活、醫療條件改善,普瑪江塘每人平均壽命不斷提高,可還是趕不上超過60歲才能享受的養老補貼年齡下限。很長一段時間,養老補貼對於這裡的百姓來説“形同虛設”。

  為改變這一狀況,格桑確拉和幹部們通過各種方式,不停地向有關部門反映養老保險的事情。

  去年底,上級部門同意將普瑪江塘鄉領取養老保險人員年齡放寬至50歲。

  全鄉新建37座棚暖圈、7座飼料儲備庫、34個放牧點用房;分發過冬飼草、調解矛盾糾紛、開展思想教育……近3年時間,為改善百姓的生産生活條件,格桑確拉帶領全鄉幹部,沒有正常休過一次假。

  普瑪江塘鄉查布村村民在鄉政府所在地免費領取飼料(3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他的體重在不斷下降,頭髮越來越稀疏,關節炎越來越嚴重,記憶力越來越差。按規定,他可以輪崗到海拔低一些的鄉鎮或縣機關,但他説:“普瑪江塘就是我的家,還有幾件要為牧民辦的事沒有辦好。”

  浪卡子縣委書記次仁羅布説:“在普瑪江塘,身體不行的幹部根本吃不消。普瑪江塘的幹部,從不因海拔高而降低標準。”

  普瑪江塘鄉邊防派出所,國徽莊嚴肅穆。2012年邊防派出所成立至今,踏冰涉雪巡邏邊境線、守衛國土是邊防官兵最主要的任務。普瑪江塘緊鄰不丹邊境,邊境線25公里。

  “這裡常駐海拔5373米,需要在海拔6300米的崗布冰川巡邏,就像行進在珠峰大本營。”陳科民説。

  27歲的哈尼族戰士高建學,自2011年到普瑪江塘,憑著一股拼勁兒,創造了大棚蔬菜種植的海拔記錄,還兼任派出所的衛生員、通訊員、制氧員。

  一些戰友退伍轉業了,一些戰友調走了,可高建學兩次主動申請留了下來。今年年初,組織給高建學下令,必須調離普瑪江塘。

  “普瑪江塘雖然海拔高,條件差,但這裡是我們的國土,這裡的人都是祖國的坐標;來到這裡更能感受到軍人的價值,理解忠誠的內涵。”高建學説。

  “海拔高責任更大”

  “這裡地勢太高,感冒吃藥很難好起來。”記者在鄉衛生院的陽光棚裏見到了正在輸液的索朗羅布。衛生院緊鄰鄉政府,有3名醫護人員。醫院有接診室、藥房、待産室、産房等。

  索朗羅布年輕時從西藏日喀則市康馬縣來到這裡,落地生根。他表示,雖然這裡自然條件很苦,但是大家的收入在不斷提高,讓人看到希望。

  2016年,普瑪江塘鄉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10110元,下轄的6個行政村,全部脫貧。

  村民達娃普赤的家在普瑪江塘鄉薩藏村,丈夫索朗多吉是輔警,每年有1萬多元的收入,自己作為野生動物保護員,每年有3000元的收入。此外,每年她家還享受3000多元的邊民補貼和7000多元的草場補貼,加上自己編織氆氌的收入,年收入近3萬元。

  “海拔高責任更大。”儘管已經脫貧,格桑確拉書記心裏並不滿足。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