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志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到上海、遼寧、四川代表團多次發表講話,他心裏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最關心的還是脫貧攻堅問題。習近平在四川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再次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是我們黨立下的軍令狀。”軍令狀立了,就要兌現。要實現承諾,打贏脫貧攻堅戰,黨員幹部必須要有“四心”。
一是要有感恩群眾的“愛心”。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帶著感情工作是拉近與人民群眾距離、得到群眾支援的前提。太行公僕吳金印説:“老百姓養一頭豬,一年能掙幾百元;養一隻雞,一年能攢一罐雞蛋。咱們當幹部的,吃的是人民的糧食,花的是人民的稅收,如果不替人民辦事,還不如一頭豬、一隻雞!”我們黨員幹部都應該有吳金印這種樸實的認識和感恩的心理,將報答群眾的恩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終生追求。黨員幹部只有懷有一顆愛民之心,才能一心一意為老百姓做事,才能心裏裝著困難群眾,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才願意多去貧困地區走一走,常到貧困戶家裏坐一坐,常同困難群眾聊一聊,多了解困難群眾的期盼,才能弄清扶貧開發面臨的實際問題,創造性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二是要有因地制宜的“準心”。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時強調,“精準扶貧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各地都要在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上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隨著我國扶貧工作的開展,農村貧困人口在不斷地減少。然而,脫貧攻堅越往後,難度越大。經過多年努力,容易脫貧的地區和人口已經基本脫貧了,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如何讓這些地方“脫貧摘帽”?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找對“窮根”、精準扶貧。他指出,“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施策、過細工作”。他還提出,脫貧攻堅“全過程都要精準”。“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因此,各地黨委和政府必須在脫貧攻堅上進一步理清思路、強化責任,採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特別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
三是要有求真務實的“實心”。當下,各地空前重視扶貧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然而,一些地方的領導在打造“扶貧政績”的衝動下,大幹快上大呼隆、不顧實際要將全部脫貧的時間提前,把減貧成效簡單等同於脫貧速度,結果看似成績顯著,實則品質堪憂。針對這種情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一定要扎紮實實,我們的時間表就是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幾年時間,不要脫離實際隨意提前,這樣的提前就容易摻水。”不切實際的虛假脫貧、數字脫貧是形式主義、功利主義催生的“成果”,往往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經不起公眾的質疑,容易傷害群眾的感情,損害黨的威信,是堅決要不得的。黨員幹部只有將“求實效”設定為目標,才能把心沉下去,將身撲下去,與群眾同甘共苦,為黨和人民的脫貧攻堅事業盡心盡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那樣:以踏石留印、抓鐵留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做善成,防止虎頭蛇尾,讓全黨全體人民來監督,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
四是要有鍥而不捨的“恒心”。脫貧攻堅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黨員幹部鍥而不捨地用力,決不能知難而退、半途而廢。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在所有扶貧地區的領導幹部都要堅守崗位。”“既然定了軍令狀,軍令狀不完成怎麼‘動’啊?”“要選派好駐村幹部,保持基層扶貧幹部相對穩定,保持工作連續性和有效性。”脫貧攻堅,也不是只要脫貧摘帽就萬事大吉了。返貧是不容忽視的隱患,在無形中威脅脫貧成果。“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習近平在四川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提出,“已經摘帽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要繼續鞏固,增強‘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席話無疑是在告誡扶貧幹部:扶貧不能盲目樂觀、淺嘗輒止,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避免脫貧又返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那樣,“我們黨員幹部都要有這樣一個意識: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鬥。”
(作者單位:山東省招遠市委黨校)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