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靈桂 中國社科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報效國家和人民歷來是中國讀書人的不變情懷,因此也就有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追求。服務國家決策和人民福祉歷來是中國學者的畢生夙願,由此也就有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當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征程中,中國知識界恰逢盛世盛時,涌現出了以國家高端智庫為代表的“第一方陣”和“國家隊”。2017年3月4日,對包括國家高端智庫在內的中國知識界來説,是個不能不記住的繼往開來的大喜日子。
3月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部分界別組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再次就知識分子工作發表重要講話,迅速在國內外引起了熱烈反響。“我國廣大知識分子是社會的精英、國家的棟樑、人民的驕傲,也是國家的寶貴財富”,“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廣開進賢之路,把各方知識分子凝聚起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充分信任知識分子,重要工作和重大決策要徵求知識分子意見和建議”,習總書記這些推心置腹的話語,説到了知識分子的心窩裏。在講話中,總書記專門引用北宋大儒張橫渠的名句,希望廣大知識分子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對知識分子如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有更大作為提出了殷殷期許。
“精英”、“棟樑”、“驕傲”和“寶貴財富”,多麼令人眩目字眼,這體現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知識分子的愛護愛惜;“慧眼”、“誠意”、“膽識”、“雅量”、“良方”,這些飽含治國理政時代智慧的話語,體現了習總書記對高層次人才的高度重視和信任包容;“立心”、“立命”、“繼學”、“開太平”,源自中華民族古老智慧的詞語,體現了習總書記對知識分子如何回應時代和人民重托的諄諄教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分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文藝工作座談會、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新聞輿論座談會、十次文代會和九次作代會、會見中國記協第九次理事會代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等重要場合發表了系列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我們黨關於知識界的一系列帶有根本性、戰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和主張。如此密集、集中地闡述,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在黨的知識分子事業發展歷程中尚屬首次。
由此回溯到2015年1月20號,經中央批准,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這在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上也是第一次。《意見》就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就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諮詢制度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提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的重要支撐,決策諮詢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破解改革發展穩定的難題和應對全球性問題的複雜性、艱巨性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健全中國特色的決策支撐體系,大力加強智庫建設。”這個意見指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意見》要求“必須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把中國特色的新型智庫建設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採取有力措施切實抓緊抓好”。《意見》開啟了中國知識界報效國家和人民的“綠色通道”,讓知識界搭上了咨政建言的“直通快車”。
黨的十八大以來,讓廣大知識界倍感沐浴時代春風的時間節點之一,是2014年10月27日。這天,習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指出,“我們進行治國理政,必須善於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凝聚最廣泛的力量,重點建設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和國際影響力的高端智庫,高度重視專業化智庫建設”。此前,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決定》裏也明確指出:要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諮詢制度。這是自建黨以來,“智庫”兩個字第一次在中央文件裏出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多次就充分發揮知識界的作用做出了系列重要批示和指示。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就提出,要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依法決策,要發揮思想庫的作用。2013年4月,習總書記對建設中國特色智庫做出了重要批示。2014年3月,習總書記在訪問德國的時候,強調中國和德國要成為全方位的戰略夥伴關係,特別是要加大政府、政黨、議會、智庫交往。把智庫作為國家雙邊交往的平臺和窗口,這在新中國的外交史上也屬首次。2014年7月,習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就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諮詢制度做出了重要的指示。2014年10月27號,習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2015年12月1號,經習總書記批准,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拉開了國家高端智庫建設的時代大幕。
在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系列決策部署中,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作為知識界在新形勢下服務黨和國家偉大事業的探索,事實上已經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並與中國傳統文化高度契合,是“所貴聖人之治,不貴其獨治,貴其能與眾共治”傳統治國理政思想在新時代的再次昇華。以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為代表的中國知識界,一定會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確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重點,不斷提高咨政建言能力,並在闡發中國理論、貢獻中國智慧、講好中國故事方面走在時代前列、勇立時代潮頭。
中國社科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作為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自2016年初成立以來即按照中央的部署,在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和中國社科院的正確指導下,全力投入,基本實現了精彩開局、邁出了重要步伐、積累了初步經驗、形成了一定的國內外影響。我們以服務決策為中心任務,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的課題研究,推出了一批優秀科研成果;我們以輿論引導為己任,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決策、國際熱點問題,精心組織籌劃,積極主動發聲,在宣傳闡釋、引導輿論、凝聚思想共識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我們充分利用自身交流渠道、人脈網路,舉辦或參與了系列有影響的公共外交活動,較好地服務了國家外交戰略;我們按照習總書記關於“積極探索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等指示精神,著眼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長遠發展,統籌規劃、整體推進、先行先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在過去一年的探索和實踐中,我們感到作為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既要有中國知識分子傳統的“家國情懷”,還要有積極建言獻策的“事業追求”,也就是説要兼具學術研究者、政策宣傳隊、思想播種機、咨政智囊團的四重角色。特別是我們作為從事國際戰略問題研究的國家高端專業智庫,所承擔的特殊責任,還要求我們能遍觀天下事,能了解和掌握國外“廟算者”的心思,應具備四種境界:一是戰略性,萬物當其目,眾音佐其耳,腳步能緊跟形勢、緊跟戰略博弈,心中明辨天下大勢;二是前瞻性,一葉知秋,能明瞭發端于青萍之末的風聲,能預報“蝴蝶效應”煽動的翅膀;三是對策性,以戰略眼光和戰略定力,既能聞千里之外雷霆之聲,又善抽絲剝繭,去偽存真,提出真知灼見;四是動向性,在紛紜複雜的國際風雨裏,既觀日月之行,又能仰觀雲飛之暗影、靜聽風來之前音。
四重角色和四個境界,定位很高,是我們未來的追求和奮鬥目標。3月4日,習總書記溫暖的話語和親切的期望,將是我們智庫繼續拼搏奮鬥不竭動力的源泉。因此,2017年度和今後一個時期,國家全球戰略智庫將在理事長蔡昉教授、首席專家傅瑩大使的領導下,認真學習領會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3月4日諄諄囑託和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關於智庫建設的重要指示,以“出成果、抓運作”為兩大任務,著力提高研究品質,不斷提升服務黨和國家決策的能力和水準,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年內,我們將繼續牢牢把握咨政建言、服務決策這個根本任務,著力在事關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上貢獻思想成果;我們將繼續圍繞“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和推進,特別是在5月份即將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籌備工作中發揮自己的作用;我們將按照上級要求和部署,積極開展同國外智庫的交流合作,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戰略走勢、國際熱點等,力爭在聯合研究、共用成果、共同發聲等方面有所建樹。
習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深刻地指出,“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産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産生思想的時代。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這是黨和國家向中國知識界發出的時代呼籲,也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對包括國家全球戰略智庫在內的中國知識界來説,我們一定會牢記習總書記3月4日發表的期許和要求,落實好習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關於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智庫的指示,抓住時代機遇、勇立時代潮頭,全力打造立心立命繼學開太平之第一方陣;在破解改革發展穩定難題和應對全球性問題中,不斷擦亮“國家隊”的金字招牌;在樹立社會主義中國的良好形象,推動中華文化和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走向世界,在國際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等方面,努力發揮我們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鑒中的特色作用,全力當好鑄造中國夢和講好中國故事之“國家隊”;在準確回答習總書記提出的“八個如何”等方面,努力有所作為,不負“國家隊”之盛名所托。國家全球戰略智庫的專家學者們,是一批有志於黨和國家未來前途的知識分子,我們一定不負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重托,“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勇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擔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