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走出一條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2023-01-29 10:04:00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作者:張丹(廣東財經大學副教授、梅州興寧市石馬鎮下莊村第一書記)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經過接續奮鬥,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我們堅持精準扶貧、盡銳出戰,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報告為新征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方法論,為推動鄉村振興新發展提出了新任務和實現路徑。

  鄉村振興的新背景

  鄉村振興的新背景從國際上看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國內看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鄉村振興工作的現實基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意味著國際各種力量的重新分化組合,其間充滿了機遇和挑戰,挑戰之一是中國製造和中國産品在國際市場上遭遇“圍剿”的風險增加。這種風險不僅僅是針對高科技企業,對農業農村産品亦然。農業既是一個傳統産業,也是一個高技術産業,包括基因技術在內的各種高技術滲透農業生産各個環節。因此,中國農産品和農業未來將面臨較嚴峻的國際環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於鄉村振興工作而言,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就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內容。因此,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需要立足於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從國際國內兩個方面進行全局謀劃。

  鄉村振興的新藍圖

  黨的二十大報告闡釋新時代十年黨和國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的第一個方面,是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而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首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蓬勃生機,中國共産黨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理論來源於實踐,也指導實踐。新征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同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生産社會實踐為理論創新提供豐富源泉。其次,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農業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不僅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有著重大意義,而且以中國式現代化探索的創新實踐及成就向世界證明了我們黨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巨大能力,也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為世界其他地方人民實現脫貧致富提供了有益借鑒。

  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總體而言,這個新路徑就是走中國式現代化的鄉村振興之路。具體而言,則需要從力量源泉、精神氣質、戰略謀劃和策略實施等方面按照黨的二十大精神要求,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不斷探索創新,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第一,力量源泉是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要依靠人民、為了人民、服務人民。鄉村振興成果人民共用,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從而匯聚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人民是推動鄉村振興的主體,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保障,以人民為中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符合我國發展實際和國家現代化建設需要。

  第二,精神氣質即鬥爭精神。鬥爭精神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力量。鬥爭精神首先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即中國人民“敢教日月換新天”等思想信仰,從而具備戰勝各種困難的勇氣。同時,鬥爭精神也強調鬥爭的謀略性,即所謂善於鬥爭。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首先要樹立必勝信念,這樣才能增強歷史自覺和歷史主動。其次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根據當地資源狀況、風俗習慣等進行精心謀劃和佈局,發揮創造性思維,不斷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發展。

  第三,戰略謀劃需要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一方面是城鄉融合,即工業和農業形成互補互促關係。從産品市場來講,農村市場是城市工業品的重要銷售市場,家電下鄉、農業機械推廣等,擴大了工業産品的市場範圍,從而為實現內迴圈開闢了一個新天地。同樣,農村産品對接城市,農産品進超市或者直接通過電商進入城市千家萬戶,也為農村産品找到了廣闊市場,從而為實現內迴圈打下了堅實基礎。另一方面是區域協調,要根據各個地區的自然資源、人才資源、氣候特點等進行科學規劃佈局,形成不同地區之間的優勢互補而不是惡性競爭,從而實現不同地區之間共同發展和共同富裕,併為開拓國際市場形成合力。

  第四,策略實施則需要從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等各方面進行力量組合。農村要實現現代化,要構建綠色安全、優質高效的現代化鄉村産業體系,為農民持續增收提供堅實的産業支撐;要讓更多人才願意來、留得住、幹得好、出成效;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培養造就一批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建立更加有效、充滿活力的鄉村治理新機制。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