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人工智慧技術加快推進農業數字化智慧化轉型
作者:丁立江
以人工智慧、“網際網路+”、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物聯網等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正在加速推進農業數字化、智慧化轉型,並深刻影響和塑造著農村農民生産生活方式。未來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是依託人工智慧加快推進農業數字化、智慧化轉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當前,我國正處於傳統農業向數字化、智慧化現代農業轉型發展時期,客觀存在著農業部門結構比較單一、農業勞動成本偏高、農業産品缺乏科學管理、農業勞動力趨緊、勞動生産率有待提高、農業創新力不強等制約農業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發展的問題,亟待依託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物聯網、元宇宙等人工智慧技術予以破解,即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構建智慧農業體系和模式,助力農業發展實現提質增效。
依託人工智慧全面降低農業勞動成本。在農業生産種植中,人工智慧技術可以代替人工進行工作,降低農民在農業中的人力成本。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開發農業專家系統和農業機器人可以更加科學合理地進行農業種植管理。同時,還可以對農作物以及土壤的資訊和數據進行過濾與篩選,通過對歷史資訊和行為進行匹配與推薦,實現農業生産智慧化。由於人工智慧技術具有一定的自適應特性和學習能力,合理的機器學習方法可以對農産品進行有效的檢驗,確保其外形完美、品質安全,實現農産品産業鏈銷售效率的提高,進而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依託大數據為農業生産提供科學指導。大數據可以通過大量數據挖掘對未來趨勢與模式預測分析有價值的數據,為農戶提供科學指導。大數據計算技術可以有效解決數據的收集、存儲、計算和分析等問題。例如,在溫室控制與管理系統中,通過大數據技術處理分析採集的溫室內外部的生長環境數據,既可以實時反映作物生長情況,還可以幫助生産者選擇適用的綜合生産策略。同時,農戶可以利用數據分析和外部數據來提高農業生産率,更好實現農業數字化、智慧化轉型。
依託區塊鏈實現農業科學管理。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開放性、獨立性等特點。區塊鏈是一個共用數據庫,不依賴第三方管理機構或硬體設施。區塊鏈在農業發展中的運用可以實現設備的自我管理和維護,降低物聯網設備的後期維護成本,有助於提升農業物聯網的智慧化和規模化水準。隨著農業資訊化的進一步深入以及農業大數據採集體系的建立,區塊鏈技術可以更好發揮數據真實有效、不可偽造、無法篡改的優勢助力農業科學管理。此外,區塊鏈技術既可以有效實現對農業交易各方私有資訊加密保護,又可以有效保障整個系統數據的資訊開放性與透明性。如:在農産品追溯系統中,區塊鏈技術可以在不同分類賬上記錄下農産品在供應鏈中涉及到的所有資訊,所有的數據一旦記錄到區塊鏈賬本上將不能被改動,依靠不對稱加密和數學演算法的先進科技從根本上消除了人為因素,使得農業産品的資訊更加開放透明。
依託雲計算助力擴展農業服務體系。雲計算是提供虛擬化資源的網路,雲計算突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支援用戶在任何時間任意位置使用各種終端獲取應用服務。當前,雲計算技術正在從網際網路行業轉向傳統行業覆蓋。在農業發展中,通過統一的網路架構和技術標準,在雲計算基礎上搭建農業綜合資訊服務平臺實現設備、資源和應用的共建共用,大幅降低農業資訊化的建設成本和維護成本,提升農業資訊化集中管理、統一接入和便捷服務的能力。同時,雲計算本身就是一個大的服務體系,在這個服務體系下可以為多種技術提供落地應用場景。在此基礎上,通過遠端自動化生産工具實現“雲端”遠端控制。遠端控制等農業生産過程中的智慧化技術則可以有效釋放農業勞動力和提高生産率,進一步促進農業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發展。
依託物聯網推動農業智慧一體化。物聯網將感測器和智慧處理相結合,利用雲計算、模式識別等各種智慧技術,從感測器獲得的海量資訊中分析、加工和處理有意義的數據,以適應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發現新的應用領域和應用模式。農業物聯網運用物聯網系統的溫度感測器、濕度感測器等物理參數,通過各種儀錶實時顯示或作為自動控制的參變數參與到自動控制中,保證農作物有良好的、適宜的生長環境。如:通過設置物聯網采收控制系統,可以設定采收時間,自動預報農作物采收期,提高商品價值,降低勞動消耗成本,提高農業規模化生産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