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校打造成新時代國防教育的堅強陣地
作者:劉碩揚(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副教授)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日前印發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著力加強青少年國防教育,將國防教育要求有機融入課程教材,將國防教育融入普通高等學校和中等學校考試內容,納入學校績效考評體系”。高校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肩負著培養青年學生國家意識、國防意識和國土意識,築牢他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精神長城的歷史重任,是新時代國防教育的重要陣地。
把高校打造成新時代國防教育的堅強陣地,必須引導學生全面準確把握習近平強軍思想的科學體系和精神實質。《意見》強調,“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將習近平強軍思想融入全民國防教育各領域、全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緊圍繞新時代建設一支什麼樣的強大人民軍隊、怎樣建設強大人民軍隊,深入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形成了習近平強軍思想,這是新時代指導我國國防軍隊建設的科學指南。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必須以習近平強軍思想定向領航,將習近平強軍思想融入高校國防教育各領域、全過程,全面深入闡釋習近平強軍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理論淵源,引導學生準確把握習近平強軍思想的理論體系,掌握蘊含其中的科學立場觀點和方法,實現習近平強軍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把高校打造成新時代國防教育的堅強陣地,必須在創新新時代國防教育課程體系上下功夫。《意見》要求,“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學科建設,完善學科課程體系”。當前,世界範圍的新軍事革命和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正在加速推進,工業時代的機械化軍事形態正在向資訊時代資訊化軍事形態和智慧化軍事形態加速演變。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在軍事領域的應用,戰爭形態、軍隊體制編制、武器裝備、後勤保障以及軍事人力等方方面面都將發生一系列重大變化,新型作戰空間不斷拓展,新質新域作戰力量不斷形成。與此同時,國際戰略格局也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我國國家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國家安全形勢異常複雜。因此,新時代國防教育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完善國防教育課程體系,加大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教學力度,深化新時代國防理論、國防知識、國防歷史、國防法規、國防科技、國防形勢與任務、國防技能等相關領域的教學,全面提高青年學生的國防素養,培育學生的國防情懷。
把高校打造成新時代國防教育的堅強陣地,必須進一步完善新時代高校國防教育教材體系。《意見》要求“開展理論研究和教材編寫”工作。完善的新時代國防教育教材體系,既是提高新時代國防教育品質和水準的基本要素,也是推動新時代國防教育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條件,因此,必須進一步完善能夠滿足新時代大學生國防教育需要的教材體系。教材體系建設可以採取三個結合的方式來進行:一是把課程教材與專題教材結合起來。課程教材注重全面系統地向學生傳授國防知識,專題教材則緊密結合重大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現實問題,注重回答學生所遇到的現實問題;二是把技能教材與理論教材結合起來,為學生既掌握國防軍隊建設相關理論知識,又有效掌握相關國防技能提供支撐;三是把傳統文字教材與音像教材等新型教材結合起來,在確保教材理論性的同時,使高校國防教育教材更加直觀、生動、富有吸引力。
把高校打造成新時代國防教育的堅強陣地,必須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意見》要求,“要大力推動創新發展,探索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新應用,發揮數字技術對全民國防教育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新時代推動高校國防教育高品質發展,必須善於用好這些新技術,不斷提高高校國防教育的品質。例如,將數據挖掘等大數據技術應用到青年學生國防教育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對學生國防教育情況、相關教學科研活動及實踐活動進行有效跟蹤。還可以借助該技術手段,對國防教育資源進行系統分析和深入挖掘,從而實現教學管理更加科學精準、教學資源更加有效利用。再比如,有效運用大數據資源,建立和完善高校國防教育數據資訊庫,制定更加完善的國防教育教學規劃,等等。此外,與時俱進不斷探索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國防教育中有效運用的特點規律,拓展現代技術手段在高校國防教育中的應用場景。
把高校打造成新時代國防教育的堅強陣地,必須進一步提升高校國防教育師資品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的學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有一支優秀教師隊伍。面對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建設世界一流的人民軍隊等重大歷史性變革,新時代高校國防教育應努力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準高超的高素質國防教育教師隊伍。國防教育教師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學習總體國家安全觀和習近平強軍思想,熟練掌握國防教育各領域的專門知識,有足夠的能力培養學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崇軍尚武的思想觀念和強國強軍的責任擔當。打通軍地人才培養互通渠道,加強軍地交流,為全面提升高校國防教育師資品質提供堅強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