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創中心建設要打好“組合拳”
作者:汪霜傲(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局勢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明顯上升的複雜局勢,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佈局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支援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國際科創中心,要形成以統籌規劃為主導、創新要素為基礎、營商環境為依託、人才戰略為根本的“四位一體”建設路徑。
在國際科創中心建設過程中,各區域、各城市要因地制宜,用實踐眼光和國際視野助推建設規範化、標準化,尋找全面實現國際科創中心新發展格局的“最佳極點”。其一,統籌謀劃站位要高、眼光要遠。只有高標準、嚴要求才能凝聚起更多政策優勢、資源優勢,為科創中心飛躍式發展保駕護航。其二,統籌謀劃要因地制宜,切不可照搬照抄。各地方區位優勢及短板各不相同,制定發展戰略就要密切結合實際,揚長避短,突出重點。其三,統籌謀劃要具備國際視野,切不可閉門造車。
科技創新、産業創新和區域創新是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著力點。推動科技創新,必須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領域,聚焦産業鏈關鍵短板環節實施補鏈強鏈,提高産業鏈現代化水準,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形成全球科創資源的集聚地和原創性科技成果的發源地。推動産業創新,要大力發展新産業、新業態,紮實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以創新引領全球新興産業的發展,加強創新載體建設和産業聯盟建設,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推動區域創新,必須加快高精尖産業集群性發展,謀劃培育建設智慧製造、醫療健康、産業網際網路、智慧網聯汽車等産業集群,以高科技行業帶動整體産業基礎提升和産業結構優化,讓國際科創中心成為新興産業的試驗田和培育地。
擁有一流的融資環境、制度環境和服務環境,才能讓國際科創中心不斷吸引資金、技術、人才等各類發展要素的流入與集聚。完善融資環境,就是要強化科技創新資金支撐,由政府牽頭、多方資本投入建立科技創新基金,帶動和吸引社會投資,建立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成本分擔和風險補償機制,推出加快建設高品質創投集聚區系列措施。完善制度環境,就是要進一步優化科研項目申報評比、經費管理、考核獎勵等相關制度,簡化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程式,出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方案,努力解決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堵點問題。完善服務環境,就是要聚焦政務服務提質升級,推進“放管服”為核心的政事制度改革,推行“網際網路+”等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精簡辦事材料、優化辦事流程、改進系統功能,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主體滿意度。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國際科創中心行穩致遠,最主要就是靠“人”。要探索出臺國際科創中心建設人才支撐保障行動計劃,持續強化人才支撐。制定人才引進戰略,重點引進一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行業領軍人才;完善人才管理機制,探索構建以新型研發機構為主的長期穩定、開放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重視人才培養培育,搭建實時更新的人才數據庫平臺,實現梯次化培養培育,形成科學合理的人才成長格局;完善人才服務保障機制,做好科創人才興業安居的服務保障工作,最大程度解決其後顧之憂,確保科創人才“請得來”“留得住”“住得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