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農業農村現代化闊步前行

2022-09-20 11:34:00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字號

  作者:李春頂(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經濟貿易系主任);張瀚文(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舉措,是推動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的必然選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強調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充分體現了對“三農”問題一以貫之的高度重視、對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工農城鄉關係變化特徵的科學把握。

  與此同時,從2012到2022,黨中央高度重視且不斷制定相關政策促進“三農”高質高效的發展,切實推進農業産業興旺、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出臺了一系列提升“三農”現代化水準的政策措施。2015年6月,國農辦發佈《關於調整和完善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産業化發展相關政策的通知》,為進一步完善現行農業綜合開發政策,打造區域農業優勢特色産業集群、促進優勢農業産業發展提供政策保證。2018年出臺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強調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堅持品質興農、品牌強農,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推動農業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持續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産率”,完整而系統地對鄉村發展的各方面進行了梳理與整合,細化了五年工作重點、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等,從內涵到要點再到落地抓手全面覆蓋,指導各地區各部門分類有序推進。2021年7月,農業農村部發佈《關於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指導意見》,以服務小農戶為根本,把引領小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作為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主要目標,把服務小農戶作為政策支援的重點,著力解決小農戶生産現代化難題,促進農民增産增收。2021年11月《農業農村部關於拓展農業多種功能 促進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發佈,為順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要求,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政策指導規劃。2022年,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提出梯次推進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脫貧地區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産品供給保障水準,提升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準,建設宜居宜業鄉村,建設綠色美麗鄉村,建設文明和諧鄉村。

  依託于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政策的持續加碼,過去十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了巨大進步,推進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也為新形勢下做好“三農”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成績斐然

  科技進步推動農業生産效率提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近年來,各地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路徑,瞄準農業生産各環節的弱項發力攻關,不斷提高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這十年,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1%、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6%以上……糧食生産連年豐收,2015-2021年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實現歷史性的“十七連豐”。同時,農業農村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使用人才,提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推動農業科技持續快速發展。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國農業科研機構擁有科研人員7.23萬人,獲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等獎項230余項,為促進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與此同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4.5%提高到2021年的61.5%,我國農業科技整體水準正在向世界高水準農業現代化邁進。

  農村治理現代化賦能鄉村振興。如今,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共有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解決了農村絕對貧困問題。在此基礎上,我們建立了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認定的500多萬易返貧致貧人口進行精準幫扶、動態清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實現“村村通、路路通”的目標,截至2021年底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0%,建立了城鄉統一的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大病保險制度。同時,鄉村治理效能不斷提升,十年間,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到加強,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逐步建立,積分制、清單制、數字賦能等治理方式在各地創新發展,移風易俗持續推進,文明鄉風加快培育。

  數字農業和智慧農業點亮現代化。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通過大力推進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數字農業試點項目,推進數字農業相關技術産品整合應用示範、中試熟化、標準驗證,逐步實現産業化應用。截至2021年10月,已累計建設9個農業物聯網示範省、100個數字農業試點項目。發放農機設備購置補貼,推廣使用智慧終端和應用智慧作業模式,實施資訊進村入戶工程,建設村級益農資訊社,為農民群眾提供公益、便民、電子商務等“一站式”服務。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建成運營益農資訊社45.4萬個,累計為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各類服務6.5億人次,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429.1億元。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新型農産品銷售模式逐漸興起,通過宣傳推廣視頻直播、網路帶貨等電商銷售模式,農産品電商持續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目前,全國98%的鄉鎮實現了品牌快遞直通,80%以上的行政村實現了快遞直達,工業品下鄉和農産品進城的雙向通道有效打通。

  二、持續發力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首先,以科技進步賦能農業高質高效發展。一是積極搭建區域性高標準現代農業産業園,突出主導産業優勢,吸引先進的農業企業、優秀的農業人才,引進先進技術提高優質糧食生産的商品率和經濟效益。培育現代農業産業化聯合體,讓農業産業要素進一步集聚、高效運營。二是開展深層次産學研合作,政府應以村為單位,組織農戶-企業-研究機構的學習實踐活動,進一步推進現代化農業高品質發展。此外,也可通過組建技術研發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創新平臺,共同建設“智慧農業”示範實踐區。

  其次,以數字化推動鄉村農業穩産增産。一是儘快在制度層面落實數字農業和數字鄉村建設方面的規劃安排。例如,完善農業智慧財産權保護、農産品原産地規則以及電商平臺數據傳輸、存儲、運算的相關規則;部署安排《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提出的“部署數字基礎設施升級行動”“智慧農業創新發展行動”“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行動”“數字治理能力提升行動”“鄉村網路文化振興行動”等八大行動。二是建立健全數據資源目錄和標準體系。針對農業農村的問題和痛點,確保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現代資訊技術在防災減災、疫病防控、産銷對接、品質安全監管、農業綜合執法等方面起到實效。三是建強基礎設施並加強農機裝備智慧製造、農業物聯網、感測器、晶片等核心關鍵技術攻關。進一步推動農村千兆光網、5G、移動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提升農村寬頻網路水準,推動農業生産加工和農村基礎設施數字化、智慧化升級,促進農村教育、醫療、文化與數字化結合,提升鄉村治理和服務的智慧化、精準化水準。

  最後,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證糧食供應和食品安全。在新冠疫情、氣候變化以及俄烏衝突等疊加的背景下,糧食供給和安全保證尤為重要。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一是在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推進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協調,優化糧食品種結構,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促進水産生態健康養殖,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因地制宜發展林果業,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二是通過補貼的方式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健全産糧大縣支援政策體系,健全完善糧食安全責任制,細化糧食主産區、産銷平衡區、主銷區考核標準,推動地方全面加強糧食生産、儲備、流通、節糧減損能力建設。三是高水準推進經營創新,發展壯大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推進糧食作物育耕種、管收貯等環節先進農機裝備研製,促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