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

2022-08-29 08:32:0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字號

  作者:王棟、李宗芳(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近年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群體性崛起,國際力量對比“東升西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疊加全球經濟下行對全球治理體系帶來強烈衝擊。在此背景下,美國在應對全球性挑戰時領導意願和能力不足,由美國主導建立的全球治理體系已經不能適應國際形勢變化。因此,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成為國際社會共識。中國等新興國家在推動全球治理變革過程中,受到美國等西方大國護持治理主導權、全球治理體系“路徑依賴”以及西方掌控治理理念和話語權幾方面因素制約,難以有效變革當前全球治理體系。處理好大國關係,支援和推動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制度改革,倡導多元、包容的全球治理理念,提升國際話語權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路徑。

  全球治理體系面臨巨大挑戰

  冷戰結束以來,全球化進程的深入發展催生了全球治理,國家與非國家行為體通過構建全球規則體系來解決全球性問題。近年來,逆全球化事件頻發、大國地緣競爭加劇、治理制度失靈、缺乏有效全球領導給全球治理體系帶來巨大挑戰。

  第一,全球化進程受挫。國家主義回歸,民粹主義興起,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下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進一步受到嚴重衝擊。第二,大國競爭增加合作難度。國家力量對比變化引發西方國家焦慮,美國為維護其霸權地位主動在貿易、科技、國際制度等領域發起與中國的競爭,意圖打壓、制衡中國,中美戰略競爭或將成為新常態。多邊會議、國際組織成為大國戰略博弈和戰略競爭的場所,使得多邊主義作用受到削弱。第三,國際規則體系不能有效管理全球事務,無法應對全球性挑戰,全球治理失靈。第四,全球治理領導力不足。二戰後,美國憑藉其權力優勢建立了美國主導的所謂“自由國際秩序”。近年來,隨著美國實力的相對衰落,國內民粹主義興起,美國領導全球治理、提供國際公共産品的意願和能力不足。雖然以中國為首的非西方國家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但尚未形成有效領導。

  全球治理改革面臨諸多制約

  當前,全球治理體系亟須改革,但同時也面臨改革困境。中國及其他新興行為體一方面推動改革現有全球治理制度,提升非西方國家的代表性和話語權,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國家主導創建了新多邊機制,作為倒逼和促進治理規則改革的嘗試,同時為全球治理提供公共産品。

  然而,推動全球治理改革面臨諸多制約因素:第一,美國等西方國家護持全球治理主導權。作為全球治理規則的先行塑造者,美國等西方國家不僅制定了治理規則,設置了優先議程,且往往實際掌控多邊機構的決策權。伴隨著實力上升,新興市場國家謀求在全球經濟治理領域更大的代表權力,但發達國家依然享有決策權,壓制對其領導權衝擊較大的議題領域、反對新興國家的改制行為。此外,近年來,美國還通過“退群”和“重新建群”等方式以重塑、重建有利於美國的國際制度體系,維護美國霸權。

  第二,既有全球治理體系形成“路徑依賴”。全球治理基於規則的治理,規則自建立起就會出現“報酬遞增”效應,使制度沿著固化的路徑演化下去,從而出現“路徑依賴”,國際制度和規則不斷自我強化的慣性會使某些特點不論好壞地延續下去,而這種延續往往滯後於全球治理環境和主體結構變化,對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形成阻礙。

  第三,西方掌控治理理念和話語權。西方為當前全球治理提供了具有西方自由主義理念色彩的治理規範和方案。但當前西方掌控全球治理話語權,反對治理理念的革新,對中國等新興國家提出的不符合其標準的治理模式和理念進行污名化,以進一步強化西方治理模式,維護西方對全球治理的主導權。此外,西方國家在現有國際組織的官僚體系中佔據多數優勢。國際官僚是制定國際規則、設置治理議程的重要力量。但國際官僚利益深受其社會文化和組織文化的建構,體現西方特點並具有自我強化趨向,傾向於維護西方國家利益,反對變革。

  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發揮引領作用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如何與國際社會共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調整與變革,並以實際行動展現全球負責任大國的擔當,是新時代中國外交的重點之一。

  第一,處理好大國關係,凝聚全球治理共識。在非傳統安全領域擴大認知和合作共識,只有國際社會就全球性威脅達成認知共識,並堅持多元、包容的治理理念,才能推動全球治理變革的深化。

  第二,支援和推動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制度的改革。聯合國是踐行和維護多邊主義的重要平臺,中國應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治理體系,大力支援並推動多邊制度適應國際形勢變化而改革創新,堅持維護國際法權威,以多元包容為導向,致力於溝通和銜接治理主題與治理規則之間的矛盾與碎片化問題,提高成員國違約及退約的成本,督促成員國遵約、守約。

  第三,倡導多元、多樣與包容的全球治理觀念和實踐。承認多樣性是構建多元治理模式和全球治理合法性的基礎,多樣性意味著參與治理行為體及理念的多元,要融合來自不同行為體的理念和實踐,推動形成包容、有效的全球治理。中國提出的“共商、共建、共用”的治理理念于2017年寫入“聯合國與全球經濟治理”決議,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重要遵循。

  第四,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高度重視提升國際話語權,爭取在國際舞臺更大的主動權和發言權,不斷提升中國的影響力與感召力。加強中國的國際傳播和敘事能力,可作為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應大力推動培養既具有優秀業務能力,又具有新理念、深諳國際組織和全球治理本質的人才,切實提升在國際組織中的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世界動蕩不安的歷史時期,加強和推動全球治理是國際社會合作的希望所在,是推動國際秩序轉型的重要方面。中國應在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發揮引領作用,承擔大國責任,促進國家間協調與合作,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