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理響中國】中國共産黨“胸懷天下”的世界意義

2022-08-27 12:29:00
來源:人民論壇網
字號

  作者:王宇航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北京)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的一條重要歷史經驗就是堅持胸懷天下,始終關注人類前途命運”。中國共産黨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推動文明互學互鑒,秉持全人類共同價值,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表明其“胸懷天下”的國際秩序觀和對外交往方式實現了當代創新和歷史躍升。中國攜手世界各國共同破解“時代之問”,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貢獻了智慧和力量,對彌合當下國際間矛盾和衝突具有重大的引領價值。

  “胸懷天下”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每個國家因其自然稟賦、文化傳統等因素差異而呈現不同的發展面貌,但不能消除人類社會類本性之上的統一,而且更加凸顯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本質性、穩定性和跨文明性,以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緊迫性和價值歸宿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社會資訊化、文化多樣化持續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正在孕育成長,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休戚相關,和平力量的上升遠遠超過戰爭因素的增長,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所以,新時代中國共産黨“胸懷天下”是著眼人類社會“類本性”,在尊重各國文明文化基礎上,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聚焦共同利益、促進共用合作、應對共同挑戰,促進人類在類本性層面實現人與自身、人與他人、人與自然、人與世界的和解,這是21世紀人類社會不可阻擋的發展大勢。

  “胸懷天下”貢獻了新型國際關係的理論基礎。新時代中國推進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摒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不搞“以鄰為壑”和“贏者通吃”,而是通過國家實踐和國際間合作同當代人類社會發展共用機遇。因此,在全球一體化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國際社會需要基於新實踐的新觀念。正如《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申明的:“希望在承認文化多樣性、認識到人類是一個統一整體和發展文化間交流的基礎上開展更廣泛的團結互助。”在馬克思主義類哲學基礎上,有學者認為理解人需要雙重基點:“進化論”與“超越論”。“進化論”代表了人的種生命,是一種自在的存在;“超越論”則是人的類生命,代表了一種自為的存在。類哲學思想不僅啟示我們,人類社會具備“類本性”和文明主體的多樣性,還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探究。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建立在人與自然的對象性關係之上,但人與自然不應該是傳統理解的主體與客體的對立關係,而是互為“對象化”的關係。國家之間也不再是“文野之分”、征服與規治的關係,而應該是平等主體之間的對話合作與互學互鑒的夥伴,相向而行,結伴而不對抗。

  “胸懷天下”指明瞭實現人類新文明的實踐道路。在主權平等的前提下,新時代中國在全球治理實踐中對解決關係全人類的共同問題進行了全方位努力。一是維護現行國際體系和多邊機制,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持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國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已經成為聯合國維和的中堅力量。二是引領全球發展,堅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積極推進“一帶一路”高品質共建,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創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全球發展格局,歡迎世界各國共用中國發展機遇。三是推動國際社會秉持風險共擔精神,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全球風險和挑戰。四是堅持人類文明進步的總體方向,經歷現代文明的洗禮,人類從各自的民族歷史走向了全球融合和普遍交往的世界歷史階段,各種文明都生發出不同形態但兼具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現代文明,中國共産黨堅持推動與世界各國主要政黨進行治國理政經驗對話和亞洲文明對話。五是走綠色發展之路。現代工業文明經歷了環境之殤,支撐綠色發展的新科技更加成熟,中國以經濟高品質發展和升級轉型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貢獻了中國力量。六是讓數字文明造福世界各國人民。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新生力量,中國數字社會建設領域已經取得顯著成果,在技術標準、場景應用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積累了可與世界各國分享的豐富經驗,在雙邊和區域框架下已經成為合作新亮點。

 

[責任編輯:李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