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中西對比視域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人民性

2022-08-24 10:22:00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字號

  作者:王宗禮(西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專家,甘肅省人民政府參事)

  從一般意義上來講,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化過程,是一個以工業化、城市化、政治民主化、文化世俗化為主要內容的持續而深刻的社會轉型過程。伴隨著人類社會生産力的發展以及率先走向現代化國家的刺激示範效應,世界上各個民族、各個國家都會或遲或早地走向現代化,這是已經為世界歷史發展所證明了的普遍歷史進程。由於現代化率先發端于歐美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以至於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西方式現代化道路的影響都將是持續和深遠的。但由於各個國家歷史發展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個國家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在實現現代化的價值目標、制度約束、動力機制、優先次序選擇以及具體戰略等方面必然存在很大差異,不可能千篇一律。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有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自己的現代化道路的權利,理應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尊重和理解。

  西方式現代化道路最核心的特徵是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資本是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是一個歷史的範疇,體現的是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關係,是以物的形式反映資本主義生産關係的本質的範疇。追逐剩餘價值、追逐利潤,是資本與生俱來的本性。因此,為了榨取工人的剩餘價值,獲取更大的利潤,資本一方面成為資産階級殘酷剝削工人階級、進行殖民掠奪的工具,另一方面,它也産生了“偉大的文明作用”,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産力。資産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産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産力還要多,還要大。它推動建立了大工業,創造了交通工具和現代的世界市場,首次開創了世界歷史,打破了各國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的狀態,促進了世界各國之間和個人之間的交往和聯繫。資産階級還摧毀了封建的所有制關係,建立起了自由競爭以及與自由競爭相適應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資産階級的經濟統治和政治統治。可見,西方式的現代化道路是一條受資本主宰的現代化道路,是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人與自然相互割裂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

  西方式現代化道路是基於西方歷史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路徑依賴以及特定的階級階層結構而形成的,並不適合所有的國家和民族。特別是對中國這樣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傳統,近代以來又遭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和長期的封建專制統治的國家而言,試圖全盤照搬或模倣西方式現代化道路顯然是行不通的,只會變成帝國主義列強的附庸而遭受更加深重的剝削和壓迫。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探索現代化的各種方案及其失敗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於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中國式現代化,是黨和人民經過長期探索形成的人類現代化新道路,它建基於社會主義的價值立場和制度框架之內,從根本上突破了西方式現代化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老路,建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道路,實現了人類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新突破,為人類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導向。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既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以資本為中心的西方式現代化道路,説到底是追求資産階級少數人利益最大化的實踐過程,資本成為主宰社會的根本邏輯,現代化過程受制于資本、聽命于資本、服務於資本,無産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本質上處於受壓迫、受剝削、被統治的地位。而中國共産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工人階級政黨,代表無産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追求無産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解放和自由,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價值立場。中國共産黨所奮鬥爭取的一切就是為了實現和滿足人民的利益,堅持人民至上,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是中國共産黨人的根本政治立場。正是這一根本政治立場,決定了中國共産黨無論是領導革命、建設、改革,還是帶領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都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始終堅持將人民作為現代化事業最可靠的動力。任何國家的現代化都要在社會內部孕育出推動現代化的強大動力才能取得成功。西方式現代化的動力來自於資本無休止的逐利本性,正是依靠資本的這一本性,作為資本人格化的資産階級才迸發出了強大的創造力和競爭力,推動西方式現代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雖然我們也要充分利用資本在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但決定現代化事業發展方向及其成敗的歸根結底是人而不是“物”。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人民是歷史的主體,必須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人民群眾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也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馬克思曾指出,在整個歷史發展的無限過程中,“人始終是主體”“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中國共産黨來自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在長期的奮鬥過程中,黨深刻地認識到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推動歷史前進中的決定性作用,人民群眾不僅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主體,而且是推動改革開放的強大力量,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中堅力量。因此,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實踐進程中,只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相信和依靠人民群眾、尊重群眾的歷史首創精神,從群眾中汲取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我們就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應對來自國內外的各種風險挑戰,進而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順利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始終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的共同富裕觀。西方式現代化道路本質上是資本主義現代化,它建立在生産資料私有制的基礎上,現代化的必然結果只能是兩極分化。當今美國社會出現的貧富分化、社會結構極化、政治撕裂等現象,正是這種現代化道路所帶來的必然後果。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本質特徵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內在規定性。中國共産黨始終秉持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堅持把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現代化的崇高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黨的十九大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之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並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必須明確,共同富裕並不單純是指物質生活的富裕,而是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這就進一步明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必然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進的現代化,是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現代化,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根本宗旨的回歸,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本質的體現,是對西方式現代化道路的根本性超越。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