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準確把握“兩個結合”的深刻內涵

2022-08-24 08:24: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謝輝(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了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兩個結合”以其寬廣的歷史視野、深邃的理論思考和生動的社會實踐,大大深化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規律性認識。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新征程上,全面準確把握“兩個結合”的歷史必然、理論邏輯和實踐創新,對於全面準確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理論關聯、實踐依據,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堅持好發展好,必須始終增強歷史自覺、掌握歷史主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就在於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並用以指導實踐。深入理解“兩個結合”的歷史必然,我們就要深刻認識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腳踩堅實大地、仰望歷史星空,淬煉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沿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奮勇前進。

  黨的奮鬥歷程表明,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在中國取得偉大勝利,關鍵在於深深紮根中國大地,準確把握時代大勢,勇於站在人類發展前沿,聆聽人民心聲,回應現實需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創造性地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命題,並強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於它是和各個國傢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繫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和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從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徵出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先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政治保證、祖國統一、外交和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統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之“矢”射中國之“的”,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新境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呈現出更多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國共産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根植中華文化沃土,使古老的中華文明在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的過程中,實現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根同源,並在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的過程中不斷昇華,凝聚著中華民族共同經歷的奮鬥歷程,是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精神家園,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的強大精神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文化自信置於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刻汲取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起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理論是時代的先聲。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思想指引。“兩個結合”既是中國共産黨一百多年來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深刻認知和寶貴經驗,又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遵循和根本原則。

  馬克思説過:“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華民族陷入內憂外患的悲慘境地,中國的先進分子進行了各種探索和嘗試,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給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全新選擇。中國共産黨自登上歷史舞臺,就始終把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帶領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締造新中國,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悲慘命運。馬克思主義是劃時代的、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走過了一百多年的輝煌歷程,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的趕考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後,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並最終紮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馬克思對我國古代農民起義提出的具有社會主義因素的革命口號有過敏銳的觀察。他説,‘中國社會主義之於歐洲社會主義,也許就像中國哲學與黑格爾哲學一樣’。”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在中國落地生根,根本在於可以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互為融通。譬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的世界大同、兼濟天下、和衷共濟、民為邦本等,與馬克思主義追求的人類解放、共同富裕、社會和諧、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等,就有相通之處。從整個人類思想體系看,馬克思主義以前是、現在是、以後也必將是指引人類美好社會制度探尋的行動綱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是停留在對具體文化內容的簡單重復,而是重視文化精神的闡幽發微,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培根鑄魂。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類改造世界的行動。“兩個結合”的重大論斷,是在實踐中形成的,必然會隨著實踐不斷豐富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後繼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展而發展的歷史,是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己的歷史。”準確把握“兩個結合”的深刻內涵,最根本的是要立足當代中國偉大實踐,切實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結合,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一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為“兩個結合”的豐富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創新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必須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立足中國實際,放眼世界發展,結合新的時代特點和社會發展要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進行深度挖掘闡發,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馬克思説:“理論一經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毛澤東同志認為:“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全面開創新局面,根本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準確把握“兩個結合”,就是要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歷程中,對傳統文化加以詮釋提升,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使中華文明再現輝煌,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馬克思主義真理之光的淬煉下迸發出新的強大生命力,不斷開闢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嶄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