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戰略意義

2022-08-18 08:45: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王延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指出,“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他強調,“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黨的民族工作主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新時代民族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特點提出的重大原創性論斷。深刻理解和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戰略意義,對於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品質發展、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和全體中華兒女力量具有重要意義。

  政治意義

  堅持黨對民族工作全面領導的集中體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要體現在民族工作的方方面面。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首先是政治領導。實現好政治領導,必須建立相應的領導體制和治理體系。根據《中國共産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安排,民族工作正式納入“大統戰工作格局”,統戰部作為黨委主管統一戰線工作的職能部門,職責之一就是“統籌協調民族工作,領導民族工作部門依法管理民族事務”。把黨的領導貫穿民族工作全過程,要“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加強基層民族工作機構建設和民族工作力量,確保基層民族工作有效運轉”。

  引領新時代民族工作保持正確方向的關鍵。民族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複雜而敏感,涉及面廣、影響大。2021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提出,黨的民族工作創新發展要正確把握四對關係,其中之一便是“要正確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的關係,引導各民族始終把中華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識要服從和服務於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時要在實現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整體利益進程中實現好各民族具體利益,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都不利於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必須在具體工作中全面把握和正確貫徹落實這一處理民族工作重大關係的基本原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領民族工作健康發展。

  理論意義

  對黨的民族理論與時俱進的創新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刻把握中國歷史文化和世界民族發展規律基礎上,對如何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論斷。特別是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回顧中國共産黨民族工作百年光輝歷程和歷史成就,從十二個方面概括了黨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突出強調“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推動各民族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重大論斷,作為獨具中國特色的標識性概念,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

  堅持正確的民族觀和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的重要理論基礎。一個人的民族觀和民族身份意識不是天生的,每個中華民族的成員,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國家公民意識也不是與生俱來的,都需要經過教育和培養才能形成。因此,要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全面納入國民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幹部教育體系中。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五個認同”教育,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的教育一刻也不能疏忽,而且需要持續不斷地開展行之有效的活動加以鞏固。應對現實敵對勢力的干擾破壞,更需要理論上進行正本清源,正確處理中華文化與本民族文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本民族意識的關係,不斷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確保新時代民族領域教育科研工作的正確方向。

  實踐意義

  推動新時代民族工作創新發展的行動指南。處理好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是關係國家統一和邊疆鞏固的大事,是關係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大事,是關係國家長治久安和整個民族繁榮昌盛的大事。民族事務治理複雜而敏感,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唯一標準。世界各國不論什麼樣的歷史傳統和現實國情,維護好國家統一和民族(社會)團結,都是國家的最高利益和國內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黨在百年探索中形成的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和基本原則,需要長期堅持。同時,民族工作在不同時期面臨的形勢與任務是不同的,必鬚根據實踐發展,堅持正確的,調整過時的,更好地保障各民族群眾合法權益。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是對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堅持和堅守。

  處理當前民族工作重大關係的基本準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必然要求,是黨的民族工作開創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中華民族是歷史形成的共同體,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現實的大家庭和共同體,本來就具有天然的親和力和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能夠真正做到思想與行動的統一,構建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堅固思想長城,堅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增進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自覺認同,從而作為一個整體有效抵禦各種極端、分裂思想的滲透破壞。只有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指引,新時代的民族工作才能按照增加共同性的方向向前發展,才能做到共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證統一、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的有機結合,把每項具體工作部署做細做紮實。

  時代意義

  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和全球中華兒女磅薄力量的精神旗幟。從國內看,中華民族共同體就是56個民族組成的共同體,中華大地上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歷史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在共同體事實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推進各民族對中華民族自覺認同、夯實我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民族關係思想基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推動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的關鍵舉措與基礎工程。遍及世界的全球華人華僑,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共同的文化把全球華人聯繫在一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要依靠國內各民族人民群眾持之以恒的艱苦奮鬥,也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智慧和力量,形成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以中華民族和全體中華兒女的大團結,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動新時代民族工作高品質發展的時代需要。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世紀疫情嚴重衝擊之大挑戰,我國正處於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面對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各民族更需要團結一致、凝聚力量,維護好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推動中國發展巨輪勝利前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黨的民族工作開創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新時代民族工作高品質發展,為全國各族人民以高度自覺、自豪的心態和熱情,積極投身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創造出更好的條件和氛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內在要求,必將為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新勝利作出更大貢獻。

  文化意義

  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曆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其中最核心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華文化歷來主張“家國同構”“家國一體”,“大一統”思想源遠流長。“大一統”不以消滅差異或消滅不同的文化與民族為目標,而是主張求同存異,堅持一致性與多樣性相統一。這些思想與傳統,使中國無論經歷多少磨難,在歷史上都能夠作為泱泱大國屹立在世界東方,成為世界上唯一保持文化傳統不間斷的文明古國。中國共産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對待傳統文化,把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結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在民族工作領域對中國共産黨長期倡導“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大團結”“中華兒女大團結”思想的繼承與發展,為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指明瞭前進方向。

  有利於各民族進一步增強“五個認同”尤其是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中華民族從自在的民族變成自覺、自為、自強、自新的民族,變成了一個團結、統一、強大的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現代民族,已經成為中國各民族的普遍認同和根本歸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是把對本民族的認同與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更不能只有本民族認同沒有中華民族認同,而是要共同構建中華民族整體認同,共同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促進民族團結、增強“五個認同”尤其是中華文化認同的思想前提、情感依託和文化皈依。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