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場

2022-08-05 11:00:00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前進道路上,全黨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樹牢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始終接受人民批評和監督,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把造福人民和人類解放作為價值追求,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堅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場,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誌。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讓人民大眾擺脫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想的奴役和壓迫,成為自由全面發展的人,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價值追求。作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立的政黨,共産黨除了人民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産黨宣言》指出:“共産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産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為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犧牲自己個人的一切,甚至不惜犧牲生命,這就是共産黨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百餘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從小到大、由弱到強,關鍵就在於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中國共産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歸根結底在於人民幸福,也就是踐行馬克思主義“造福人民,為絕大多數人謀福利”這一核心價值追求。

  堅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場,必須堅持以人民利益作為最高評判標準。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人民立場,那麼,檢驗黨的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應該是以人民利益為標準。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共産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我們黨的執政水準和執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説了算,必須而且只能由人民來評判。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共産黨人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這裡的人民擁護、贊成、高興、答應等是人民美好生活客觀效果的價值顯現。可以説,人民美好生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利益的直接現實呈現與反映,與人民利益標準是一致的,順應了時代潮流,回應了人民關切,把握住了時代發展的脈搏和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新特點,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價值尺規。

  堅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場,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為了人民,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也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根本區別。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科學判斷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深刻把握人民群眾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著眼於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不斷深化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科學論斷。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強調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既聚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又著力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的權益,在整體推進、重點突破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堅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場,必須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不僅是一種政治立場、政治要求,也是一個重大的實踐問題。毛澤東指出:“我們共産黨人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繫。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中國共産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深刻認識到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在歷史進程中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將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我們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成就,一個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黨始終深深地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人民群眾為我們黨提供了不竭的智慧和力量。歷史一再證明,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取得巨大成就的法寶。我們要充分發揮人民主人翁精神,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堅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場,必須堅持統籌兼顧原則,協調好各種重大利益關係。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總是由各方面的具體利益構成。我們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應該正確反映並有利於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係,都應該認真考慮和兼顧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應該看到,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決定性的因素。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待利益問題上,既不能漠視眼前利益,又不能不考慮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既不能小視每個人的具體利益,又不能不顧及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只有將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正確地統一起來,才能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在長遠的利益。堅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場,就要統籌兼顧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等各個方面的利益關係,讓發展的成果更加全面、更加公平、更加長久地惠及全體人民,讓大家“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徵在當下的重要體現。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事業,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任務無比艱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人民的事業,沒有億萬人民的積極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就不可能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最終受益者是人民群眾,建設者也是人民群眾,我們只有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把廣大人民群眾最廣泛地團結起來,把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把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繼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團結奮鬥,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