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用積極情感教育助推鄉村振興

2022-07-19 09:37: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侯晶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

  編者按

  在鄉村振興中,教育承擔著重要使命。如何為鄉村振興培養出“懂技術、有文化、能管理、善經營、具有開拓精神、敢想敢幹”的複合型技能人才,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鄉村基礎教育各有不同的任務和方法。以往我們在鄉村振興人才培養上多注重知識技能教育,本文認為要加強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因其在助推鄉村人才學得好、留得住、幹得出彩方面也具有不容忽視、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1.防挫耐挫助力“學得好”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強調,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強調“鄉村振興,關鍵在人”。

  鄉村振興需要培養一大批“懂技術、有文化”的人才,這一培養直接關涉的是知識技能學習,而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有自信、樂觀、專注等積極情感,則可以為技術和文化學習注入強大的動力。

  作為未來的鄉村建設主力軍,鄉村青少年從小自由自在地在大自然的廣闊懷抱裏遊戲成長,其生活經驗易於養成喜動厭靜的習慣。同時,教育社會學家伯恩斯坦在對家庭階層與兒童精緻語言編碼習得的研究中發現,生命早期不同的家庭教育對於學校教育的準備程度各異。可以説,以上兩項關鍵先賦因素均不利於廣大鄉村青少年對接以精緻語言編碼和多數課程要求安靜專注作業為總體特徵的學校教育。加之祖輩父輩在學習指導、成長陪伴等方面相對缺乏,使鄉村兒童在基礎教育初始階段即面臨起點公平和過程公平的不平等狀態,不利於充分發揮自身學習潛能。日積月累,及至義務教育中後期,很多鄉村學生遭遇學習困境,感到自己“不是學習的料”。有些鄉村初中甚至出現了“初一三個班、初二兩個班、初三一個班”的輟學現象。

  對此,鄉村教師應儘早幫助學生培養能動能靜、較為專注的學習情緒狀態,在課堂上可選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優質線上教學資源,借助內容豐富、富於美感、深入淺出的雲端音視頻課件,調動起學生積極學習的動機,同時使教師能騰出時間個別輔導學生,提高並維持其學習的積極性,儘量減少他們出現學業挫折。

  對於那些遭遇學業困境的鄉村學生,教師切忌將其視為“廢柴”,也不能任學生簡單歸因為自身能力不濟,進而形成學業無能感,而是要幫助他們形成肯定自己、自勝自強、樂觀自信的學習態度,從而以耐挫的積極情感教育提升知識技能學習效果,形成知識技能學習與情感態度學習的雙向促進。

   2.記得住鄉愁引導“留得住”

  鄉村學生的高等教育入學率總體低於城市學生,而高等教育普及化使本科畢業已成為城市眾多行業就業的基本學歷門檻。很多農村青年成為在城市扎不了根,又不願回鄉的“夾心人”。這種“離鄉向城”的情結導致了鄉村空心化、鄉土建設人才缺乏、留守兒童成長環境不佳等一系列發展問題。

  面對鄉村一定程度的空心化和凋敝現象,鄉村基礎教育工作者應引導孩子們正確看待城鄉差異以及鄉村目前總體落後於城市的客觀現實,以記得住鄉愁、注重建構鄉土情感認同教育來進行破解。道德與法治、歷史課等學科應系統做好相關課程設計與教學,教導鄉村學生理解新中國成立初期以鄉促城、以農補工,確保我國當時的國防工業等行業儘快追趕國際水準;理解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發展有何探索突破,近年來建設新農村取得的成績;著重領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黨中央為何以人民情懷第一時間提出交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接力棒”,以城鄉融合發展戰略、綠色發展理念確保複合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這樣具有歷史縱深感的教育能培養鄉村學生的家國情懷,助其知曉並認同興農就是興國,投身鄉村振興事業是農村當代有為青年的光榮選擇。使他們産生對鄉土的深厚情感認同、對家鄉的熱愛與責任感、對鄉村振興事業的歷史使命感,以及作為家鄉振興生力軍的自豪感。而這些情感素養,會使留在鄉村、紮根鄉土、積極獻身鄉村振興事業成為更多鄉村新一代的自覺選擇,而不是不得已或退而求其次的謀生之道。對於鄉村振興的正確態度、情感認同,會激發出鄉村新一代巨大的創造能量和鄉村發展不竭的內生動力。

  3.情緒與情感教育賦能“幹得出彩”

  “能管理、善經營”“具有開拓精神、敢想敢幹”的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其情感教育特質是善於與人交流的良好情感能力以及不懼未知、勇於創業的情感韌性。鋻於此,基礎教育中語文課、品德課、勞動課尤其應該善用教學中豐富的人際交往機會,重視落實培育鄉村振興人才所包含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目標。情緒情感覺知-交流-管理以及體諒理解、友善商談等人際交往素養,不懼失敗、愈挫愈勇、膽大心細、虛心、不恥求教、樂於創新等創業創新素養,都應盡可能融入每門課程的設計與教學,融入師生交往、生生交往。鄉村教師應從未來性和現實性出發,以立德樹人的教育情懷擺脫唯分數、唯升學的桎梏,熱情鼓勵、耐心指導學生做中學、錯中學,使情理交融的學校生活成為鄉村振興人才後備軍堅韌投身鄉村振興事業的預演。

  鄉村基礎學校做好教育,教師是關鍵因素之一。在這方面,許多國家都因地制宜地設計實施了鄉村教師涵育制度,在我國,鄉村定向師範生制度對城鄉師資均衡化發揮著積極作用。在定向師範生培養過程中,我們也需要突破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唯理性“經濟人”心態,適當加強情感教育能力培育,使他們對社會上長期以來存在的對鄉村的負面刻板印象形成批判性認知,建構良好的振興鄉村情感認同,生成以教育服務鄉村的職業自豪感。

  此外,富於積極情感意蘊的鄉土教育課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援,相關部門宜在問需于鄉村學生的基礎上,建構包括課程專家、鄉村教師在內的鄉村振興情感教育專項學習,做好現有課程相關教材資源整合、配套教學資料開發等系統工程,助力廣大在崗鄉村教師。

  振興鄉村,從基本實現現代化到全面建成現代化,必將是賡續努力的過程。任何時候都不能歇腳鬆勁、不思進取,不能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而要不斷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正如蒙臺梭利所言,年少者的心靈更富於吸收力。面向廣大農村青少年的良好積極情感教育,有助於持續培養高素質的鄉村振興與建設人才,保證大量人才自覺高效地投身於興鄉強國的偉大事業之中。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