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找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著力點

2022-07-05 08:48: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賈品榮(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

  産業高品質發展,不僅體現為産業産值平穩上升的趨勢,而且要實現生産效率的持續提高。實現産業高品質發展,涉及發展理念與戰略的轉變,需要加快形成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體制機制以及與此相關的指標體系和政策體系。

  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須實現四個轉變

  産業高品質發展是指在保持合理增長速度的前提下,一二三次産業更加重視發展品質,是産業佈局優化、産業結構合理、實現産業升級、能夠顯著提高産業效益的發展戰略、發展模式。實現産業高品質發展,須實現以下轉變:

  從注重要素投入到關注要素生産率和優化配置轉變。通常而言,在經濟起飛階段,數量型經濟發展主要靠增加傳統生産要素的供給,經濟增長要素生産率相對滯後。在這一時期,要素市場機制不完善以及城鄉之間的二元分割導致要素配置在各地區之間發生扭曲。在高品質發展階段,需要提高技術進步和人才等高端要素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同時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更高效率的産出。

  從重視高增長行業到關注産業協同發展、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轉變。高增長行業是對於一國經濟增量貢獻度最高的行業,但高增長行業過熱會導致經濟結構失衡。在高品質發展階段,需要産業協同發展,使經濟系統中各部門間比例關係更加合理,各部門之間融合程度加深,這樣更有利於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

  從關注産業增加值單一維度向同時關注生態環境品質等多個維度轉變。生態環境品質是從環境成本角度考察經濟發展品質。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清潔生産,大力促進低碳綠色産業發展,經濟發展的綠色轉型效果明顯。在高品質發展階段,應認識到生態環境品質的改善是長期的系統工程,必須依靠技術進步改變要素投入結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作用,依靠市場機制提高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不斷充實我國産業發展的生態環境品質。

  從産品處於國內品質階梯前沿向産品接近世界品質邊界轉變。我國不僅形成了世界上較為完備的産業體系,而且中國企業積極向品質階梯前沿攀升,中國品牌的影響力在不斷提高。國際經驗表明,接近世界品質邊界能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世界500強企業之所以能在全球競爭中處於主導地位,靠的就是産品品質接近世界品質邊界。因此,在高品質發展階段,我國企業應持續提高産品品質,注重效益和品質的提高,使産品品質普遍接近於世界品質邊界。

   衡量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六個維度

  産業基礎是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産業基礎是各經濟主體從事生産經營和生活的基礎性條件。基礎設施作為産業升級、自主創新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要素,對産業發展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作用。一般而言,基礎設施建設需適度超前于經濟社會發展,應提前規劃,為高品質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創新發展是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內生動力。科技創新投入的增加有利於提高企業的全要素生産率,而全要素生産率對品質的提升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協調發展是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手段。在産業層面,我國一二三次産業互動不夠;在企業層面,企業競爭環境有待提高;在區域層面,區域差異較大,不同區域間要素流動受阻。因此,優化産業結構、企業結構、區域結構是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綠色發展是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根本要求。降低資源的消耗、減少污染物排放和推進環境污染治理是重點。開放發展是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現有的研究表明,貿易開放從國際貿易、國際投融資、市場內需三個方面促進産業發展。共用發展是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內容。共用發展具有收入分配效應,改善行業和企業收入分配結構,有利於促進員工勞動收入的提高。

  筆者運用構建的六維度的産業高品質發展指標體系評價北京産業發展水準,結果顯示,2020年北京産業高品質發展指數比2005年增長了2.1倍。2005—2020年,北京産業高品質發展指數由0.3383快速增長到0.7229,年均複合增長率5.2%。在六個維度中,綠色發展指數增速在六個維度中位居第一,這充分顯示綠色迴圈經濟對北京産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其他驅動因素還有産業基礎、創新發展、共用發展、開放發展和協調發展。

   促進我國産業高品質發展的著力點

  進一步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産業高品質發展離不開資訊化建設,而資訊化建設的基礎就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在我國疫情防控和經濟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應進一步推動5G基站建設,加快智慧機器人發展,加速大數據平臺建設,助力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發展,帶動産業升級改革。

  不斷提高企業前沿技術創新能力和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的協同水準。多舉措加強企業創新能力,推動更多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同時,積極推進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的協同。一是以大企業為核心,鼓勵其與上下游企業建立基於技術合作、定制生産的相互依存關係;二是支援企業基於産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建立網路平臺,提高新一代資訊技術在其中的應用深度;三是大力推動服務型製造發展,在産業鏈基礎上推進總整合總承包、整體解決方案等。

  大力推進傳統製造業與高新技術産業的協調發展。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為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帶來了重要市場機會和空間,大力推進傳統製造業與高新技術的融合,一是持續提升傳統製造業的工藝、品質、設計與效率,鞏固已有的競爭優勢,通過應用先進技術提升改造傳統産業,將其發展成為先進製造的重要內容;二是為新興産業與技術發展提供重要市場,譬如一些傳統産業在升級過程中,釋放了機器人、先進裝備的大量需求;三是為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撐。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需要傳統産業的精密製造能力或者精益加工能力作為保障。

  繼續加強産業綠色迴圈經濟發展。發展綠色迴圈經濟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路徑。産業綠色發展重點在於污染物減排和環境治理。針對污染物減排,應依託區域環境特點,確定産業未來低碳化發展方向,頒布相關政策積極引導,大力推動節能減排工程實施,充分調整優化産業結構,發掘産業潛力,推進産業低碳化、綠色發展。環境治理應做到幫扶資源迴圈利用産業,重點推動各種工業固體廢物再利用,加強農業廢棄物資源再利用,打造資源迴圈利用、新能源全生命週期、生産環境治理三大産業鏈,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提質增效,進一步規範污染産業的準入市場門檻,著重關注環保類、低碳類産業。同時,加快製造業向綠色製造轉型,推進綠色迴圈經濟建設,建立産業綠色發展體系。

  持續推動産業開放合作。加快實現制度開放,是産業對外開放的第一步。深入推進産業對外開放,關鍵在於對外開放的方針政策。應通過政策引導和結構調整,統籌推進産業國際化,將産業跨國合作放在開放發展的首位,積極構建産業高品質開放體系,擴大産業對外合作範圍,共同推動産業發展進步。

  共用産業高品質發展成果。産業共用發展的核心在於保障就業穩定和提高勞動者報酬。宏觀政策應加大對重點産業扶持力度,促進産業規模化發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建立完善的工資增長機制,讓勞動者報酬隨著産業高品質發展而增長,確保提高勞動者報酬與保持産業競爭力相互協調,進而共用産業高品質發展成果。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