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生態火熱 青年大有可為
【觀察者】
作者:劉東浩(90後青年,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研究助理,研究方向包括平臺就業、青年發展、中國國情研究)
以資訊技術為核心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實現經濟復蘇、有效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引擎,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數字化新職業正成為新的從業形態。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的研究數據表明,我國數字經濟的規模從2005年的2.6萬億增長到2020年的39.2萬億,佔GDP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20年的38.6%。世界經濟論壇《2020未來就業報告》預計,到2025年,新技術的引進和人機之間勞動分工的變化將導致8500萬個工作崗位消失,同時數字經濟帶動就業人數將達到3.79億,將創造9700萬個新的工作崗位。未來20年,人工智慧、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等技術的進步,將使中國就業凈增長約12%。
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正深刻改變著生産方式、生活方式,並催生出多種數字化的新職業崗位,逐漸改變著就業結構和就業性質。近年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佈的4批56個新職業中,與數字經濟相關的新職業超過20個,也為新時代青年群體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數字化新職業是順應社會發展的新産物。隨著智慧化、數字化的深入推廣和使用,數字化各類業態潛力無限、希望無限。2021年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網路覆蓋國家,行動電話普及率高達116.3%,已經超過美國的106.0%(2020年),特別是我國已建成5G基站近160萬個,普及率居世界首位。相比于傳統的職業,數字經濟下的新職業更具有多樣性、趣味性、靈活性、科技性,數字化、智慧化、網路化的特徵更加突出,“網際網路+”、網路協同製造、線上辦公、電子商務、數字文娛、網際網路行銷師、網約配送員等從業模式和職業崗位極大地吸引著數字時代下的高校畢業生、返鄉下鄉創業人員等群體。數字化新職業不僅是青年實現夢想的舞臺,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驅動力。
數字化新職業就業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新選擇。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唯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社會變革,選擇符合社會現實需要和順應時代發展大勢的職業,並以敢為人先的精神投身新興職業,才能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引導青年就業群體建立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就業觀和價值觀,使其不拘泥于傳統就業擇業觀念、摒除對部分新職業的刻板印象;積極構建青年友好型數字經濟生態,讓青年迎合時代發展趨勢,抓住機遇,在新天地中大展身手。
數字化新職業就業是“斜杠青年”謀生創業的新保障。據相關機構回訪,在數字就業新形態下,有超過七成的青年群體認為數字化新職業在拉動經濟增長提升、改善民生福祉、實現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以及在拓寬就業渠道、增強就業彈性、提高勞動者個人素質等方面,發揮著傳統就業形態難以替代的作用。同時,強化新職業青年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新職業就業人員的職業培訓政策,積極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統籌社會各類培訓資源,整合社會各方力量,強化職業規範、職業道德等多方面的培訓,提升青年就業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搭建服務平臺、完善資訊反饋機制,為青年就業群體提供就業資訊、就業見習、就業幫扶、職業指導等服務,引導和促進他們規範就業和激情創業,提升數字經濟防風險能力,不斷完善新職業的福利和保障等社會支援體系。
隨著新基建加快建設、網際網路迭代升級,青年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青年勞動者依託網際網路提供商品和服務,並以此獲取勞動報酬和收入。數字化新職業必將為新時代青年實現人生價值創造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