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經濟如何高品質發展?(專家解讀)
自然資源部日前發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海洋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首次突破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達90385億元,比上年增長8.3%,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0%。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近日刊文指出,作為全球97%的水和約80%動植物的家園,海洋是地球“最後的邊疆”。中國正努力挖掘海洋的經濟潛力。在2012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上,“藍色增長”成為一項目標和國際公認的社會經濟發展引擎。10年後的今天,中國已在“藍色增長”和“藍色治理”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管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大陸海岸線長1.8萬千米,是典型的海洋大國。當前,海洋經濟正成為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支撐。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呈現三大特點:一是陸海統籌一體化。當前中國陸海兩棲經濟的互動發展,已經歷史性地超越了陸海地理空間的限制;二是産業發展高端化。近年來,支撐高品質發展的藍色新動能正在加速形成,産業要素高端化與産業鏈高端化齊頭並舉;三是海洋生態優先化。伴隨海洋産業佈局和結構的不斷優化,海洋産業的綠色轉型方興未艾,成為海洋經濟發展的優先級板塊。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海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得到有效提升,海洋管理體制創新、海洋權益維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海洋法律法規制定四大要素全面推進,開發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管控海洋四大能力全面躍升。同時,海洋科技對海洋經濟貢獻率持續加大,已經成為支撐海洋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隨著中國海洋科技研發投入的不斷增長,海洋技術創新體系日趨完善,形成了以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油氣業、濱海旅遊業、船舶製造業、海洋工程與建築業等為支柱産業的全面發展的海洋産業體系。
當前,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著力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堅持走開放合作之路,積極應對當前經濟形勢與內外風險,是中國海洋事業發展的應有之義。
下一步,應從五個關鍵詞入手,繼續推動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
第一,“沿海”。“沿海”是中國海洋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是中國海疆的陸域主體部分。要推動商品要素資源在各沿海省區市範圍內暢通流動,形成一批海洋經濟強市、強縣,使海洋産業成為沿海地區的支柱産業。
第二,“海域”。“海域”是中國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依託。應當在大力發展海洋漁業、海洋油氣業等傳統産業基礎上,依託海洋科技創新進一步優化産業佈局,在新型海洋化工、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海洋生物醫藥等領域取得更大突破。
第三,“海路”。“海路”是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主要代表的重要海上航路,是拓展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空間。通過構建一條現代海上絲綢之路,將中國與沿線各國的沿海港口城市串聯起來,實現海上互聯互通的共贏發展。
第四,“海外”。“海外”是指中國與各個海洋國家之間的雙邊及多邊海洋合作。通過與有關國家交流海洋科學、技術、管理等方面的理念和經驗,吸引國外資金和技術,提高海洋産品附加值,加快海洋技術研發,同時推動極地、公海和國際海底資源等開發利用,著力打造多層次、立體化的海洋開放合作平臺。
第五,“海洋命運共同體”。中國作為負責任的海洋大國,積極參與國際海洋治理,在“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導下發展開放型海洋經濟,以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積極參與塑造新型國際海洋治理格局,確保各國合理開發海洋資源的權利,共同維護全球海洋秩序,攜手建設人類賴以生存的藍色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