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開創人類人權文明新境界——專家學者談中國人權發展道路及其世界意義

2022-05-06 15:57: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圓桌對話】

  光明日報記者 王琎 冀文亞

  編者按

  人人充分享有人權,是人類社會的偉大夢想;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中國共産黨人的不懈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把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治國理政的一項重要工作,推動中國人權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為世界人權事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系統論述新時代中國的人權立場、觀點和發展道路,為更好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為推動世界人權事業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如何評價中國人權事業取得的成就?如何理解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的內涵與意義?如何看待中國人權理論與實踐對人類人權文明的豐富發展?我們特邀請4位人權研究專家,圍繞上述問題進行討論。

  與談人

  魯廣錦 中國人權研究會秘書長、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

  張永和 西南政法大學人權學院執行院長、教授

  汪習根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齊延平 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理工大學講席教授

  主持人

  光明日報記者 王琎 冀文亞

  1 在發展中保護和促進人權

  主持人: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中國人權發展道路時,明確提出“堅持以生存權、發展權為首要的基本人權”。這一重要論斷,與西方人權話語有著顯著不同。應當如何理解這一重要論斷的理論基礎與現實必然性?這一人權發展道路對世界人權觀念演變有何深刻影響?

  汪習根 郭紅松繪

  汪習根:堅持生存權、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是中國在實踐中將人權的普遍性原則與本國國情相結合而形成的最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權理念命題,是中國對世界人權事業的一個原創性貢獻。

  人類對“生”的追求與生俱來,生存權以人的生命為載體和內核。西方國家法律一般規定:非經法律正當程式,生命權不得剝奪。這顯然是一種消極的人權觀。應當認識到,包括生命權在內的生存權不僅是一項需要外部消極不侵犯的權利,更呼喚積極有效地予以保護。而發展權則是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新概念,並於1986年在聯合國《發展權利宣言》中得到正式確認。中國不僅為該宣言的出臺作出了重要貢獻,更以自己的成功實踐在世界人權發展史上對人權進行了重新定位和價值優化——不同於西方提出的“基於人權的發展路徑”,中國提出的“基於發展的人權路徑”,突破並超越西方在人權與發展問題上的兩極對立思維,在人權與發展二元互動的基礎上,強調發展在保護和促進人權中的獨特價值;克服西方立足於個人主義而把空洞的自由權作為首要人權的歷史局限性,豐富了人權體系內涵,發展了世界人權話語,為發展中國家人民爭取平等發展權提供了理論根據。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從改革開放之初提出“發展是硬道理”,到強調“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中國始終立足自身實際,堅定不移在發展中夯實各項人權全面發展的根基。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領導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新征程。黨在堅持生存權、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的基礎上,協調增進各項人權全面發展,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中國邁入人權發展新天地,並不斷為世界人權供給具有實踐性、示範性和引領性的中國方案。

  魯廣錦 郭紅松繪

  魯廣錦: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在發展中保護和促進人權,符合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觀點,也符合馬克思主義對人權的基本認知。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作為社會存在的人,首先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物質資料的生産在人類活動中永遠是第一位的。同時,人類社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社會形態向高級社會形態發展的過程。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肯定資産階級提出的人權口號的進步作用的同時,也指出了其代表資産階級利益的虛偽性和局限性。在他們看來,人權是歷史的、發展的、具體的,人權的産生、實現和發展,都必然以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為前提和基礎。基於對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科學設計,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中提出了未來社會的最理想狀態——“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對立的資産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裏,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也是迄今人類對理想社會中人權的一種最科學和最經典的表述。要實現這一人權理想狀態,必然要以充分的發展為條件,這種發展是每個人的發展,是社會的發展,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在不斷發展中保護和促進人權,正是馬克思主義人權理論在當今世界的現實意義所在。

  齊延平 郭紅松繪

  齊延平:必須清醒認識到,當前,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此背景下,不解決發展問題,其他一切都是零。在發展中保護和促進人權,是中國人權事業取得卓越成就的一條重要經驗。堅持生存權、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與實現各項人權的全面發展有著必然聯繫。沒有高品質發展以奠定物質基礎和各方面社會條件,沒有生存權、發展權的優先實現,就不可能實現各項人權的全面發展。中國基於社會主義平等原則和具體國情,堅持集體人權與個人人權相統一,在發展中保護和促進人權,推進各項人權全面發展,是對西方人權片面性與局限性的超越。

  西方人權建立在個人本位之上,標榜以個人人權對抗國家的防禦功能,偏執于消極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中國人權制度不僅包括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體系,也包括一些不被西方國家認可為權利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體系;不僅包括人權司法保障體系,也包括人權積極促進體系。中國人權的全面性還體現在優先夯實人人平等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以及積極創造人人共用人權的社會條件上。實踐證明,中國堅持以生存權、發展權為首要的基本人權,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和促進人權,不僅為本國各項人權的不斷發展創造了更加充分的條件,帶來了人權的整體性全面性發展,而且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成功範例。

  2 保障最廣大人民各項基本權利

  主持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性是中國人權發展道路最顯著的特徵。人權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幸福生活。保障最廣大人民各項基本權利,是中國人權事業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中西方人權觀的本質區別。請結合中國民主政治實踐,從中西比較的視域出發,談談如何把握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的人民性特徵。

  張永和 郭紅松繪

  張永和:人民性是當代中國人權最具標識性的精神內核,也是中國人權與西方資本主義人權的根本不同所在。理解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的人民性特徵,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這也是社會主義中國保障最大多數人的人權的必然要求。二是確保人民當家作主,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使人民有效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這裡的“四權”不是空泛的、玄虛的概念,而是可以被觸摸的廣泛充分、真實具體、有效管用的權利。三是把人民是否滿意作為人權評判標準,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不斷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這一重要論述,揭示了人民性的重要一面,即人民要能夠享受到人權事業進步帶來的紅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權事業發展取得的最具標誌性的成就,是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特別是,我國提前10年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聯合國相關報告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亞太地區在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方面進展嚴重放緩,預計只能在2065年之前實現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比最初設定的目標完成時間晚35年。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人類發展指數”,我國從1990年的0.501上升到2020年的0.761,是唯一從低人類發展水準組跨入高水準組的國家。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在較短時間內使全體人民人權保障水準得到整體性大幅度提升,這在人類人權發展史上絕無僅有。

  齊延平:民主促進人權,人權彰顯民主,人權與民主,是一體之兩面。理解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的人民性,民主制度及其實踐績效是重要一維。中國共産黨從歷史文化傳統和現實國情出發,創造性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不僅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確保中國人權事業取得輝煌成就,也極大豐富了人類政治文明和人權文明,為人類走出美西方民主和人權困境提供了中國智慧。

  美西方基於黨爭的選舉式代議民主,實質是通過一次選舉擇定“民之主”,選舉過後政治權利就進入無人過問的休眠狀態,選民的利益就交由所選之“主”操控。這種民主制度下,金錢政治、身份政治、政治極化、社會撕裂等問題愈演愈烈,真正的人權不見蹤影。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採用人民直接參與或通過所選代表參與等形式,以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制度設計為保障,具有時間上的連續性、內容上的整體性、運作上的協同性和人民參與上的廣泛性和持續性,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使人民當家作主真正體現于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實現了國家的高效治理、社會的穩定和諧、人民的生活幸福,是真正基於人權、保障人權、發展人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汪習根:人權是法治的根本價值,法治是人權的有力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循著法治中國建設的時代律動,中國人權法治建設歷經了從重視人權立法,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再到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強人權法治保障,新時代中國人權法治化保障水準不斷提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這是對“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的深刻詮釋。我們黨牢牢抓住“人民”這個法治之本,全方位彰顯依法保障人權的價值訴求,既保障公民依法享有人身人格權、政治權利,又依法保障經濟、社會、文化權利,還重視在綠色發展中保障環境權利。法治中國建設在人權保障上所具有的獨特價值,集中體現為權利主體的全民性、權利內容的普惠性、權利實現的真實性,一言以蔽之,就是法治建設以人民權利為根本立足點和落腳點,切實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

  3 推動世界人權事業發展進步

  主持人:中國自古就有仁愛天下、協和萬邦的文化傳統,中國共産黨始終堅持胸懷天下,以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中國是國際人權事業的積極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致力於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國際人權交流與合作,為全球人權治理貢獻智慧和力量。請談談中國參與全球人權治理、推動世界人權事業發展進步的重要理念和行動。

  魯廣錦:在國際人權領域,美西方把持著人權話語權和規制權,並大搞人權雙重標準,用狹隘的人權標準評判各國人權狀況,將人權作為政治工具,干涉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內政,甚至借所謂人權問題顛覆他國政權。在此背景下,全球人權治理充斥著片面、失衡、僵化、消極、對抗等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為百年變局中的世界指明瞭發展方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以全人類為主體,從世界各國人民利益出發,關愛人的生命和健康、生存和發展;堅持主權平等和人權保護平等非歧視原則,摒棄“叢林法則”,超越零和思維,彰顯廣泛包容性和普遍適用性;既體現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又體現公正、合理、包容、合作、共用等時代精神,順應時代潮流,佔據人類道義高地。正因如此,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評價,被寫入聯合國多個文件,有效引領全球人權治理體系變革。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身體力行。中國推動人權理事會通過“發展對享有所有人權的貢獻”“在人權領域促進合作共贏”等決議,多次代表發展中國家就“落實發展權”“減貧促人權”“促進全球疫苗公平分配”等作共同發言,為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和平權、環境權發揮了重要作用。迄今,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也是聯合國維和經費的第二大攤款國,已累計派出維和軍事人員4萬餘人次,參加了近30項聯合國維和行動。2015年,中國宣佈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目前已向亞洲、非洲、美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實施了100余個有關救災、衛生、婦幼、難民、環保等領域的發展合作項目。截至2020年底,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子基金相繼啟動實施34個項目,涵蓋經濟、社會、環境三大領域,為全球落實議程注入強大動力。截至2021年10月,中國已與140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超過1300億美元,大批合作項目成功落地,有效促進了有關國家和地區民眾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的實現。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加強抗疫國際合作,累計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21億多劑疫苗,是世界上對外提供新冠疫苗最多的國家。

  張永和: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將本國人權發展與世界人權進步相結合,注重世界人權的全面、共同、合作和可持續的發展,形成了推動全球人權治理朝著公正、合理、包容方向發展的整體性方案。我們深知,世界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唯有在一個和平、發展、安全的環境中方能實現,推動全球人權治理,必須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國堅持在聯合國的治理框架下參與全球人權治理,深入參與多邊人權機制工作,已五次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倡導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及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秉持公正、客觀和非選擇性原則,秉持整體性思維,同等重視、系統推進各類人權。在全球人權治理中,中國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堅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積極參與聯合國人權事務,廣泛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開展國際人權交流合作,在反恐、環境、氣候、糧食等涉人權領域與國際社會一道做了大量工作,對於推動世界人權事業發展進步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魯廣錦:當然,我們還應看到,當今世界在人權領域依然面臨諸多問題,舊的問題尚未解決,新的問題還在出現。以生存權、發展權為例。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本已取得一定成果的全球減貧進程受到衝擊。當前,全球依然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低人類發展水準上,有約8億人處於極端貧困狀態。以生命健康權為例。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類健康構成極大威脅,而疫苗分配嚴重不平等更是雪上加霜。目前,世界上仍有近30億人在等待第一針接種。以環境權為例。聯合國最新報告認為,氣候變化對人類福祉和地球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在未來20年裏,隨著全球變暖超過1.5℃,世界將不可避免地面臨多種氣候危害。面對這些人權問題與挑戰,只有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才能推動歷史車輪向著光明的前途前進。

  4 豐富發展人類人權文明多樣性

  主持人:《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在闡述“黨的百年奮鬥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時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人權發展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重要一維。那麼,從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視角觀之,中國人權發展道路從哪些方面豐富發展了人類人權文明多樣性?

  張永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權是歷史的、具體的、現實的,不能脫離不同國家的社會政治條件和歷史文化傳統空談人權。人權概念源自西方,人權最早的理論框架是西方搭建的。但是,這一理論框架是由資産階級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建立起來的,是那個時代的産物,這也就決定了美西方人權觀存在嚴重局限性,特別是文化上的偏見。由於美西方人權觀遮蔽了人權精彩紛呈的跨文化樣態,也就很難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真正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中國共産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進程中,堅持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才使中國走上人權事業不斷發展的康莊大道。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的成功實踐告訴世界:人類人權文明是多樣的,世界上並不存在唯一的人權模式,只有走適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才能使本國人民不斷享有更加充分的人權。

  齊延平:人權是一定社會歷史文化條件下的産物。把馬克思主義人權觀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的鮮明文化特徵,也是這條道路不斷走向成功的底蘊和支撐。

  馬克思在《論猶太人問題》一文中表達了讓每個人廣泛而平等地參與政治生活、真正成為國家主人的觀點。馬克思主義的平等自由觀、人權觀,與西方基於個人本位的人權制度和發展道路截然不同。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産黨,歷史性地選擇了優先實現“全體”的、“人人”的獨立與自由、權利與利益的整體性人權發展道路。新中國成立後,我們注重建設實現人人平等共用人權的制度基礎和社會條件,在世界憲法史上開創了國家積極促進人權的憲法規範體系。在實踐中,聚合黨自上而下的領導力、政府統籌全局的行動力和人民群眾自下而上的推動力,運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諸手段而非法律一種手段,通過立法、執法、司法等各種途徑而非司法一種途徑,一體推進全體人民各項人權的全面發展。

  中國人權發展道路深深紮根于中國優秀文化傳統之中。西方人權觀基於個人本位,突出表現為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的二元對立。而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從來沒有如西方般強烈的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的對立二分觀念。西方人權中的人是抽象而獨在的,所以往往是只講權利而罔顧責任,但中國文化傳統中的人從來都是具體而共在的,強調義務、責任,甚至義務重於權利、責任重於權利。中國文化傳統中的天下為公、以民為本、先人後己等思想以及不走極端、執兩用中、系統平衡等思維,為中國人權發展提供了文化支撐,也為世界人權文明進步注入新的思想活力。

  汪習根:社會主義的制度屬性和制度效能,蘊含著豐富的人權價值,指明瞭中國人權的發展方向和實現路徑。一是實現一般人權和基本人權相協調。堅持把生存權和發展權作為首要的基本人權,並在此基礎上強調保障全體人民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環境權利,重點保護少數民族、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特定群體權益。二是實現平等保護和重點保護相結合。建立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和權利公平的社會公平體系,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確保共商共建共用人權。三是實現依法治理和系統治理相統一。建構起一整套由憲法法律和政策、規劃、舉措構成的內在協調、運作高效的人權保障體系。四是實現國內人權和國際人權相統籌。既按照中國國情和人民需要發展人權事業,又借鑒人類人權文明有益成果,並且積極優化全球人權治理,推進了世界人權事業發展方式的多樣性。

  魯廣錦:作為一個超大規模國家,中國人權發展道路是人類人權文明中的一種樣態,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習近平總書記從六個方面總結了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取得的寶貴經驗。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可把握以下幾個重點。一是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與尊重和保障人權相統一,發揮體制和制度優勢。中國共産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決定了我國人權的社會主義性質,而尊重和保障人權能夠更好地體現中國共産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二是堅持人權是歷史的、具體的、現實的,從國情和人民需要出發不斷推進人權事業發展。歷史事實反覆表明,簡單盲目地照抄照搬別國人權模式,只能導致人權倒退。三是堅持生存權、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在發展中保護和促進人權。發展權是一項綜合性人權,只有通過發展才能實現發展權,只有實現了發展權才能促進各項人權的全面發展。四是堅持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中國的人權,是以人民為主體的人權,是最廣大人民的人權。五是堅持集體人權與個人人權相統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馬克思主義認為,“要不是每一個人都得到解放,社會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我國人權事業發展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實現了集體人權與個人人權的共同發展,使全體人民共用發展成果。正是在這些方面,中國人權發展道路打破了美西方在人權問題上的話語壟斷,豐富和發展了人類人權文明多樣性,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新的貢獻。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