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

2022-05-05 10:06: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實現共同富裕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民最美好的願望和理想,也是中國共産黨人矢志奮鬥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幫後富,重點鼓勵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於創業的致富帶頭人。

  立足所處的歷史方位,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要在高品質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就必須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從所處歷史方位正確認識和把握共同富裕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科學理論,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瞭方向。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無産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在未來社會“生産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實現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為未來社會設定的一個基本目標,彰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價值追求,也從根本上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産黨成立以來始終帶領人民為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而不懈奮鬥。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就指出:“現在我們實行這麼一種制度,這麼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強調,“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

  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是我們黨明確階段性中心任務、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也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經驗。隨著“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準又躍上新的大臺階,我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突破1萬美元,國內生産總值突破100萬億元,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我國科技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在一些基礎和前沿領域取得一大批標誌性成果,勞動年齡人口保持在9億人左右。我國産業基礎、産業鏈現代化水準明顯提高,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我國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標誌著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如此雄厚的物質基礎、強大的科技實力、豐富的人力資源、完善的産業體系,為進一步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進入新發展階段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進入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問題”。“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強調“堅持共同富裕方向”,並提出了“十四五”時期要實現“民生福祉達到新水準”的目標,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進而到2035年實現“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目標。這是進入新發展階段對共同富裕提出的與時俱進的新要求,也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大戰略部署。

  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必須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共同富裕目標,只有在生産力高度發展的基礎上才能充分實現,這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能脫離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情況,不能超越發展階段和發展水準,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根據現有條件把能做的事情儘量做起來。

  共同富裕是一個系統工程,體現著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的辯證統一,代表著生産效率的極大提高。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沒有高品質的發展,沒有扎紮實實的發展成果,共同富裕就無從談起。只有生産力高度發展了,物質財富的“蛋糕”做大做好了,才能更公平地分配,才能對分配作更好的制度安排。著眼于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必須首先著力推動生産力的發展進步。

  發展生産力,重要的是要有配套的生産關係。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其根本在於通過構建合理的生産關係,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創造必要的物質條件。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産力發展水準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我們黨在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上的觀點是明確的、一貫的,強調“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一重要論斷是對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是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産力發展水準相適應的。

  與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少數人的富足不同,社會主義追求的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所有制結構,為按勞分配和全體人民共用社會財富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對於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三個沒有變”的重要判斷:“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新的征程上,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支援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共同發揮重要作用,紮實推動共同富裕。

  【作者係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