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的具體內涵是什麼?

2022-04-25 09:29:00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提問:謝 春 湖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能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不僅黨和國家事業無法繼續前進,馬克思主義也會失去生命力、説服力。請問,“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的具體內涵是什麼?它們之間的關係又是怎樣?

  解讀:唐愛軍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展,尤其要在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的歷史進程中,不斷推動理論創新。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在不同歷史階段有著不同的具體指向,它們在“兩個大局”下更是呈現出特定內涵。對此,中國共産黨人要正確把握,並積極應答,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所謂“中國之問”,主要指的是,當代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和實踐課題。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深入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歷史時期的實際問題,總結中國的獨特經驗,形成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百年曆程就是一部回答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國之問”、解決“中國問題”的理論創新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對經過艱苦探索、付出巨大犧牲積累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瞭正確方向。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結合新的實際豐富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提出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實踐發展無止境,理論創新無止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回答“中國之問”,“絕不能要求馬克思為解決他去世之後上百年、幾百年所産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而是要堅持在實踐創新基礎上推進理論創新,矢志不渝聚力解決中國實際問題,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

  所謂“世界之問”,主要指的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變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和實踐課題。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這是整個世界都在思考的問題,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時首次發出的“世界之問”。世界怎麼了?當今世界面臨著嚴峻的全球性挑戰和世界性難題——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文明赤字。我們怎麼辦?合作還是對抗?開放還是封閉?互利共贏還是零和博弈?人類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中國共産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踐行者,中國共産黨人始終堅持胸懷天下,在科學回答“世界之問”的歷史進程中,始終不渝致力於人類進步事業。回答“世界之問”,我們要不畏浮雲遮望眼,善於撥雲見日,把握歷史規律,認清世界大勢,要端起歷史規律的望遠鏡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實際上要求我們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潮流、把握世界大局、確定人類抉擇。面對“世界之問”,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及時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重大問題,主張世界各國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用,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正是因為科學回答了“世界之問”,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繼續彰顯著強大的生命力、説服力。

  所謂“人民之問”,主要指的是,隨著時代和實踐的不斷發展,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不斷有新需要新要求,這給黨的理論創新、治國理政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和實踐課題。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品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中國共産黨人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作答“人民之問”的關鍵,就是聆聽人民心聲,回應現實需要。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最持久的力量。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醜。”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也推動馬克思主義在科學回答新時代“人民之問”的過程中,不斷實現中國化時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的全面深化改革、“一個也不能少”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一個也不能掉隊”的共同富裕,從“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生態文明建設,到“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我們黨緊扣社會主要矛盾,把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新時代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這些有效回應、解答“人民之問”的理論説服了人,也掌握了群眾,變成了物質力量。在未來歷史進程中,馬克思主義要繼續行,就必須不斷回應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在為人民利益和幸福努力奮鬥中,始終能“掌握群眾”,佔據道義制高點。

  所謂“時代之問”,指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和實踐課題尤其是重大時代課題。“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産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理論,偉大實踐孕育偉大理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直面“時代之問”,就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新時代、把握新時代、引領新時代,深化了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書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時代之問”不斷繼續,理論應答也要不斷繼續。在新征程上,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準確把握時代大勢,勇於站在人類發展前沿,勇於結合新的時代特點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善於用新的理論引導新的時代。只有這樣,才能讓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中國大地上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説服力的真理力量。

  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在本質上都是一致的,都是“實踐之問”。回答“四問”,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必須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展,在實踐創新基礎上推進理論創新。當然,“四問”也各有側重。“中國之問”強調的是本土化要求,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國情相結合;“世界之問”強調的是世界維度、全球視野,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人類社會共命運;“人民之問”強調的是人民性,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人民群眾同呼吸;“時代之問”強調的是開放性,馬克思主義必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惟其如是,馬克思主義才能煥發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