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數字化推動製造業重構競爭優勢

2022-04-13 10:34: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原標題:以數字化推動製造業重構競爭優勢

  製造業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運轉所需生産資料和生活資料的主要生産部門,具有科技創新密集、産業關聯性高、抗衝擊能力強等特點。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技術加速創新,不斷成熟、擴散和滲透,成為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增強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力量。數字經濟時代的工業化呈現出不同於傳統工業化的新特徵新態勢,這為我國製造業重構競爭優勢提供了難得機遇。

  優勢重構——

  從製造環節優勢到綜合新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産業分工,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豐富、要素成本較低的比較優勢,形成了在加工製造環節的競爭優勢,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製造優勢主要源自較低的人力成本,在世界市場形成了中國製成品的明顯價格優勢。隨著我國製造業規模擴大、分工深化、産業配套體系完善和技術水準持續提高,製造環節的優勢不僅體現在價格上,而且表現為創新型製造優勢。我國製造企業能夠將創新型的産品設計快速産業化,並在大規模生産中持續降低成本、提升品質。製造環節的優勢從價格優勢向創新型製造優勢的轉變體現出我國製造業持續升級和在全球價值鏈地位的攀升。

  近年來,我國製造業在加工製造環節的優勢面臨巨大挑戰。一是隨著經濟增長,居民收入水準提高、人口紅利減弱、要素成本上升、環保力度加大,製造業的成本優勢被不斷削弱。二是世界主要國家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全球高度分工的供應鏈風險加大。我國工業化雖然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但製造業整體技術水準特別是産業鏈關鍵環節的技術水準與工業強國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産業鏈被“卡脖子”和供應鏈斷鏈的風險加劇。三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使産業安全問題受到高度重視,一些國家開始推動全球産業鏈重構,産業鏈發展呈現多元化、本土化、近岸化趨勢。

  由於國內資源稟賦、國際環境和全球技術條件變化,我國製造業需在新的條件下重構競爭優勢,從原來的製造環節優勢轉向綜合新優勢,不斷增強産業鏈韌性、提升發展品質、提高國際競爭力。

  發力方向——

  數字化激發産業鏈潛能

  數字技術是典型的通用目的技術,在國民經濟各行業廣泛應用並産生深刻影響,成為重構製造業競爭優勢的重要力量。製造業活動既包括企業內部的機器設備、工廠、物流、運營管理等價值鏈體系,也包括從研發設計到加工製造再到行銷、客戶服務、産品回收等産品全生命週期,還包括製造企業與上下游供應商、合作夥伴構成的商業生態。因此,製造業數字化涉及企業內部生産鏈條、産品全生命週期和商業生態等全方位。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能夠有力激發産業鏈潛能。

  一是有助於保持綜合成本優勢。製造業的綜合成本是工資、能源、土地、物流等多種成本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時也受到勞動生産率的影響,可以用單位勞動成本來衡量。工資水準的上漲是我國製造業成本優勢減弱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勞動生産率顯著提高,就能夠抵消工資上漲的影響,使製造業的綜合生産成本優勢得以保持。數字化、智慧化的製造設備和系統雖然一次性投入較大,但能夠不停歇地連續工作,可以從多個方面抑制單位勞動成本的上漲。當前,機器人、機床等數字化生産設備在越來越多的産業領域和生産環節得到應用。通過“機器換人”顯著提高製造業生産效率,已經成為我國企業應對人工成本上漲的重要手段。同時,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的突破,機器視覺等人工智慧技術在生産過程的中間産品成分、規格和性能檢測以及最終産品品質檢測等方面獲得廣泛應用,在替代人工、減少工資支出的同時提高了檢測效率和産品品質。

  二是有助於推動産業向高端升級。製造業需向更高技術水準、更高附加價值、更加綠色低碳的方向持續升級,數字技術與産業的深度融合是製造業升級的重要推動力。隨著倣真軟體、數字孿生、人工智慧、3D列印等技術應用於産品研發,在數字化虛擬環境中對産品進行原型設計、使用倣真、性能測試、優化改進,能夠加速産品開發速度、縮短開發週期、降低研發成本;智慧機器和智慧製造系統更加精準和穩定,能有效提高産品品質的穩定性與可靠性,並通過分析生産線各個環節、各個設備運作中生成的海量數據,優化生産線的工藝參數,提高良品率,減少損耗;基於對生産過程、供應鏈和産品運作、用戶使用過程中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智慧化生産系統能夠自動提供定制化增值服務,在滿足用戶多元化服務需求的同時,推動製造業由生産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型。

  三是有助於增強供應鏈韌性。面對逆全球化思潮上升、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提高供應鏈韌性、加強産業鏈安全的重要性凸顯。供應鏈的韌性體現在適應多元化需求、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應對外部衝擊等方面。製造企業通過推動從原材料到最終産品交付的全供應鏈、從研發設計到品牌行銷的全價值鏈的數字化、智慧化,能顯著增強供應鏈韌性。一是智慧機器人、人工智慧等先進數字技術的應用,能夠提高生産線的柔性,産品開發、加工製造、供應鏈管理系統可根據訂單情況快速進行産品設計、調動物料供應、安排産線生産,在需要時生産線的配置和工藝參數也可以根據訂單情況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調整,推動生産方式從大規模生産向大規模定制轉變。二是通過連接各級供應商和製造企業、銷售企業的供應鏈數字化、智慧化改造,製造企業可以即時了解市場需求、預判市場走勢,並根據用戶訂單或預測數據協調整個供應鏈的生産活動,提高對市場變化的響應速度,實現供應鏈條中各企業的高效率、低成本運營。三是全球價值鏈中的龍頭企業可以通過泛在連接的網路、實時採集的數據、智慧化的決策系統及時掌握生産、物流、銷售數據,加強對分佈於世界各地的工廠和供應商的控制。四是生産製造經驗和知識的代碼化、軟體化,可以讓製造企業掌握加工製造過程中不斷更新的技術和知識,在出現自然災害等衝擊時,也可以根據需要擴大生産或恢復生産能力。

  現實路徑——

  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技術突飛猛進。我國數字基礎設施覆蓋廣,數字經濟産業增長速度快,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數字技術領域處於世界前列,這些都為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利條件。面向未來,需加快形成融合製造環節優勢與數字優勢的製造業綜合新優勢。

  一是破解數字化轉型中的技術瓶頸。加大政府和企業對先進製造業和數字經濟領域先進技術的研發投入,加快突破智慧晶片、超精密加工、工業軟體、3D列印等智慧製造“硬科技”。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企業前瞻佈局先進製造技術、前沿數字技術,搶佔先進製造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形成的新興産業制高點。

  二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工業生産過程、供應鏈運轉、産品應用的需要,適度超前規劃佈局5G網路、物聯網、千兆光纖網、大數據中心、雲計算中心、超算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積極探索新型基礎設施在製造業的應用場景。

  三是鼓勵製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積極開展“上雲用數賦智”以及智慧製造、服務型製造等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試點示範。鼓勵企業採用先進數字技術、設備和系統,充分利用我國製造場景豐富的優勢,開發智慧場景,建設智慧車間、智慧工廠、智慧供應鏈和智慧生態,建設具有泛在連接、數據實時採集、智慧分析和控制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帶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四是加強數據相關法律制定與國際合作。大力推進數據保護、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數據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實施細則的制定,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探索“原始數據不出域、數據可用不可見”的交易範式,加強數據治理規則的國際對接,為製造業價值鏈、供應鏈中各企業間數據的國內傳輸和跨境流動創造良好條件,積極破除數字化商品出口和服務型製造跨境貿易可能遭遇的各種壁壘。

  五是加強數字素養教育。在中小學開設數字技術科普課程和數字技術應用課程;在大學理工科專業推廣數字技術課程,培養既懂各産業領域專業知識又懂數字技術的複合型人才;鼓勵知名大學開發數字技術前沿領域的精品公開課程,創造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環境。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