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球環境治理凝聚信心與力量
為全球環境治理凝聚信心與力量(和音)
中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積極作為,是為人類共同的美好未來而謀,是值得共同歡迎的大國胸懷和歷史擔當
這是在重大歷史關頭,對推動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的講話。
4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首次全面系統闡釋“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的豐富內涵和核心要義: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系統治理,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六個堅持”主張,是對人類經濟社會實踐經驗的提煉昇華,對人類經濟社會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乎人類生存發展。近年來,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荒漠化加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究其原因,可見人與自然深層次矛盾日漸積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是維護地球生態系統平衡的必由之路。
堅持綠色發展,關乎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歷史和現實一再表明,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不能對立起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中國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方面邁出堅實步伐。國際社會公認,中國以堅持不懈的努力詮釋了綠色發展的價值,為世界樹立了榜樣。
堅持系統治理,關乎自然生態各要素的有效保護和利用。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個生命共同體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保護好、利用好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必須深刻把握生態系統的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從而達到增強生態系統迴圈能力、維護生態平衡的目標。國際人士稱讚,中國運用系統觀念精心謀劃生態文明建設,走出了一條鼓舞人心的可行之路。
堅持以人為本,關乎各國人民福祉。追求美好生活,離不開對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辯證關係的準確把握。藍天、碧水、凈土、青山,皆是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源。中國積極致力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盼溫飽”轉變到“盼環保”,從“求生存”轉變到“求生態”的景象溫暖人心。國際人士稱讚,這個綠色轉型的過程本身,就是朝著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方向邁進。
堅持多邊主義,關乎對全球目標和原則的堅守。全球環境風險挑戰面前,各國是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單邊主義不得人心,攜手合作方為正道。講團結、促合作,堅定支援多邊主義是中國一以貫之的立場,無論是深度參與氣候治理國際合作,還是積極引領全球氣候治理新進程,中國為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建設性作用,得到國際社會一致認可。
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關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未來。任何治理都必須基於原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就是全球氣候治理的基石。毫無疑問,國際社會應該充分肯定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所作貢獻,照顧其特殊困難和關切,發達國家應該展現更大雄心和行動,同時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加速綠色低碳轉型。
積極倡導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積極促進各方形成國際共識,中國主張為處於關鍵節點的全球環境治理凝聚了信心與力量。中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積極作為,是為人類共同的美好未來而謀,是值得共同歡迎的大國胸懷和歷史擔當。